【那就不得不提到大名鼎鼎的明朝着名野史《传信录》。
作者是梁亿,正德年间进士,官至广西参议。】
【这部野史实在是太野了,野到同时期写野史编排皇帝的文官群体都抨击他。
吐槽说"乃不自揆,僭称'传信'……庸妄人自名为信,他人何尝信之"】
【《传信录》里,记载了一个非常劲爆的故事:
我朝宣宗章皇帝乃建文君子也。建文君城破南遁,宣宗时方二、三岁,盖天命所在,幸而存焉。
太宗文皇帝既有天下,一日进宫,内有一老媪,盖乳养宣宗者,密令趋前跪伏,求食于太宗。
宣宗遂挽太宗之衣而号曰:孩儿饿矣!
太宗曰:汝在帝王家,宁有饥饿之理?第我今所居之位,乃汝父之物。汝尚幼,且宁耐,吾终须还了汝耳。
言已,泣数行。自后随侍太宗如亲孙,及迁都北京,遂以皇太孙监国。】
【大概意思为:靖难之后,朱允炆不知所踪,朱棣登上皇位。
有一天,朱棣在皇宫里,遇到一个只有两三岁的小男孩。
小男孩跪在朱棣的面前,拉着朱棣的衣服,哭着说:爷爷,我肚子好饿啊!
这个小男孩,就是朱允炆的儿子。
朱棣看到他这模样,也流下了眼泪:你生在帝王家,哪有饿死的道理?就连我现在坐的皇位,也本该是你父亲的,我终有一日,会还给你的。
从那之后,朱棣就把这个小男孩养在身边,待他就像亲孙子一般,并给他取名:朱瞻基。也就是后来的明宣宗。】
【太野了,另一本着名野史,《万历野获编》的作者沈德符,还特地在他的书里反驳了这个说法:有人说,我朝的宣宗皇帝是建文帝朱允炆的儿子,这完全是胡说八道!】
【连专门写野史的都觉得太野了。】
————
大明 北京
“啊?”
“啊??”
“啊???”
朱瞻基傻了,连说都说不出口,呆若木鸡立在原地……
太庙里的朱高炽咬着半只鸡腿愣在原地,我儿子不是我儿子了?我儿子是建文儿子?
我庙号不是仁宗吗?说明我和文人关系还可以啊,你们就这么回报我的?
洪武一朝的众人也是愣在原地,你们坑祖宗啊!!!我们完蛋了啊!
————
【并且梁亿除了《传信录》,还有一本着名的《遵闻录》。
里面是这样描写解缙之死的:
话说,有一天,朱棣将解缙召至拜殿。他屏退左右侍从,问解缙道:
“汉王才智超群,他在各个方面都很像我,这些,都是太子所比不上的。就你来看,怎么样呢?
解缙说:“自古以来,凡是以庶次取代嫡长而继承大统的,必然会导致天下大乱。汉王虽然才智超群,但是,太子完全能够成为守成之主;储君乃是天下的根本,怎么可以轻易变动?”
解缙说完,朱棣沉默无语。
解缙退出拜殿之后,正好遇见了太子,他便对太子说:“陛下喜欢汉王,殿下在东宫恐怕待不长久了!”
听解缙这么一说,太子非常担忧。
次日,太子便跳了井。因左右侍从施救及时,太子才没有什么大碍。
朱棣听闻太子跳井自尽之事后,召见太子,问他道:“我根本就没有以庶易嫡的意思,你是听谁说的?”
太子回答道:“儿臣碰见解缙时,听他说的。”
朱棣听完,勃然大怒。
接着,解缙便被投进诏狱。
解缙入狱很久之后,担任指挥、执掌锦衣卫的某人向皇帝上请道:“解缙长久羁押在诏狱之中,其实他并没有什么重大的罪行,希望陛下能够降旨,赦免解缙。”
朱棣听言,震怒道:“朕还以为他早就死了,怎么到现在他还活着?”
于是,某人将解缙从狱中请出来,他对着解缙流泪,并拿来烧酒让解缙喝。等到解缙喝醉之后,他就把解缙埋在堂下的积雪之中,很快解缙就死了。】
【这就是关于解缙死在雪地中的谣言的最早出处。】
【并且除了《传信录》《遵闻录》,梁亿还写有《洪武辑遗》二卷、《皇明通纪》。】
【明朝关于朱元璋、朱棣的大多数野史谣言基本都出自这几本书。】
————
大明 正德年间
王阳明叹了口气,又让宁王写份书信给梁亿约他一同造反。
宁王有些搞不懂。
“区区一个四品官而已,随便找个理由就杀了,何必如此大费周章?”
王阳明看着宁王傻傻的样子,怪不得你造反四十三天就败了……
“傻徒儿,师傅教你一次,杀梁亿很重要吗?”
“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你造反同党,那他肯定也有同党一同图谋造反!”
“懂了吗?”
宁王呆住了,到底我是坏人还是你们是坏人?杀人全家都不够?还要杀一串官员……
这大明要变天啊!
咦,他刚才是不是叫我徒儿?
他是圣人,相当于是孔子。
那我是他徒弟是不是就相当于颜回、子路?
————
【话扯远了,说回朱棣。】
【灭安南,设交趾,只是永乐大帝征战的一小步,更重要的敌人在北方!】
喜欢历史直播:从千古一帝开始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历史直播:从千古一帝开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