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能编出张献忠把四川屠杀的干干净净的满清都觉得诛十族这件事太假、太恶心,满清都没采用。】
【并且还有个一眼假的故事,明史写方孝孺的亲哥哥、亲弟弟一同赴死,但他们忘了去改方孝孺父亲方克勤的章节。】
【《明史 循吏列传 方克勤》:子孝闻、孝孺。】
【请问三子孝友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方克勤除了两个儿子,只有一个女儿并且未满月就死了。】
————
大明 应天府
文臣或喜或悲,诛十族原来是这样被传出来的啊,差点吓死了,还以为燕王比陛下还猛。
看来我等或儿孙即便参与了靖难,即便是死,也死的很体面。
朱元璋看下朝堂文官皱眉说道:“老四,诛十族虽然是假的,但咱觉得你还是杀少了,看来你清洗不到位啊。”
“简简单单找个人做杨素,杀鸡给猴看,我看谁还敢乱传谣言。”
仁厚的朱标表示不赞同。
“爹,太残暴了。”
“诛三族就行了。”
堂下听到言语的文臣连忙谢恩。
“太子殿下仁德!”
武将摸不着头脑,但仔细一思索,太子殿下确实仁厚,至少和陛下相比,十分仁厚。
————
【而该谣言的如此广为流传除了江南文人的原因,更是因为符合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看热闹的心情。】
【你要说朱棣杀了八百人,引不起多大的兴趣。
但你不说人数,说诛了十族,老百姓可太喜欢了。
不是只有九族吗?十族是什么?
十族是他们学生老师啊。
啊?朱棣这么残暴?
讲啊,接着讲,为啥诛他十族。
哦,原来还和皇室秘闻有关。
原来皇家也像我们老百姓一样家里要闹矛盾,还要动手啊?
哦,原来方孝孺是个铁骨铮铮的忠臣啊!】
【既血腥残暴又和皇室有关系,还有忠臣怒斥皇帝的剧情,老百姓不喜欢才有鬼了。】
【只要和皇室有关的谣言,不论是真是假都会被传的市井皆知,而且皇室绝对不能试图用杀人阻止传播或者尝试澄清。
否则本来百姓只是当个故事听,你居然杀人?居然澄清?
那这事肯定是真的,不然你心虚什么?
会传的越来越广,假的都成真的了。】
————
清朝 雍正八年
雍正帝欲哭无泪,天幕你怎么不早点出现?
朕已经命人将《大义觉迷录》在全国各地发行刊印。
朕现在收回这条命令还有用吗?
————
清 乾隆元年
乾隆不禁为自己的聪明才智点了个赞,拿起茶杯抿了一口。
“看吧,果然还是朕聪明。”
“朕那个阿玛写书驳斥谣言,弄巧成拙了不是?”
“朕继位马上禁止发行和刊印。”
“果然啊,大清还是只能靠朕!”
身边众人左一句皇上圣明,右一句皇上英明。
夸的乾隆飘飘然,此情此景不禁又想要吟诗一首。
————
大明 建文四年初
齐泰和黄子澄正在商议回到南京如何处理方孝孺。
“恶心,太恶心了!”
“整天抱着周礼之乎者也,蹿腾陛下改官名、改地名。做些无用功。”
“最后居然连殉国都不敢?”
“还磕头求饶!”
“奶奶的,回去先把他活剐了。”
齐泰劝阻道。
“黄兄,你怎么能如此残忍嗜杀?”
“把他绑了,送给朱棣就行。”
黄子澄微微一笑,抱拳行礼。
“齐兄,高见。”
————
某大学图书馆
管理员、湖南吐槽王、最强北漂、武装讨薪第一人在方孝孺的《深虑论》上写下评语:“他自己的命运怎么样?他自己的命运都虑不到,还谈什么深虑?”
————
【更扯淡的还有另外一位,卓敬。】
【卓敬:洪武二十一年榜眼及第,官至户部右侍郎,曾经还在宗人府任职。】
【铁杆反燕派!】
【文人对他的记录更是扯淡:
一没募兵,二没守城,三没殉国。
和方孝孺一样躲在家里。
朱棣破城派人抓了他,他突然有勇气了、铁骨铮铮,直接大骂朱棣。
朱棣虽然很生气,但是爱惜他的才华。只是将他关押,并且还派人去和他讲管仲、魏征的故事,希望他迷途知返。
卓敬继续大骂:大不了一死而已,先帝并没有过错,你居然起兵造反,谋朝篡位,来啊,杀了我,我迫不及待想要追随先帝而去。
朱棣还是不愿意杀他,想收为己用。
而这时一个人在朱棣耳边煽风点火,这个人就是在文人笔下会分身之术,本体在北平、分身在南京的姚广孝。
姚广孝以前和卓敬有仇,又羡慕嫉妒恨卓敬的才华。怕他投降朱棣之后抢了自己在朱棣心中的位置。
便对朱棣说道:卓敬这个人太强了,当初建文帝要是听他的,我们早就死了。这样的人得不到就必须毁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历史直播:从千古一帝开始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历史直播:从千古一帝开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