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妃,妾担心这次天子不会轻易饶恕王,因此有事恳求,只能跟太妃说。”
元详姬妾无数,高太妃哪能分清谁是谁,不过听此妇说话利落,眉眼间也带着股坚韧劲儿,就扬下手,转眼间屋里只剩下两名管事和仍跪在地上的王妃。
柿儿直视高太妃,重复请求:“恕妾无礼,此事机密,妾只能跟太妃说。”
“刘氏出去吧。”高太妃见儿媳还是一副不怒不怨不急的样子,气不打一处来,指着其背影骂:“瞧瞧,瞧瞧她,就跟不是王府主母一样!”
她转头审视柿儿:“这俩管事信得过,说吧。”
柿儿:“太妃,妾叫柿儿,会武,还有些乔装本事,如果朝廷能许奴婢侍奉王,望太妃安排妾去。”
高太妃听明白了,先惊再怒,然后长呼一口气,斥责:“此等蠢话,我念在你是真心想着王,不治你罪,再有下次,或跟旁人胡说,我必打死你。”
柿儿叩头道:“王对妾有恩,妾一想到王那么尊贵的人,竟落魄……”
“住口!”高太妃扫袖,将案上茶碗砸到柿儿身上。
柿儿不惧疼,哭着说:“往日朝廷哪会派兵围王府,太妃一定要提前谋划啊!妾愿用性命发誓,如果不能护住王,那便让妾死后徘徊黄泉路,泅于奈河水,永不能投胎……”
高太妃骂管事:“愣着干什么?还不把这蠢货撵出去!”
北海王元详当夜没有被放出宫,王府上下更是愁云笼罩。
当初关押京兆王、处死宗王元禧的华林园,现在又关了元详。廷尉署的尉窈,御史台的崔亮,大宗正寺的元绍今夜都留在华林园,对弹劾文书上的条条罪状进行盘问和记录。
“元详,北蕃连年旱灾,武川、怀荒二镇的主将霸占水田,引军主不满,你身为录尚书,却积压边镇的弹劾文书,令边镇军民对朝廷不满。此罪,你可认?”
“元详,你收取内侍官财物,干涉朝廷用人,仅陈扫静一人给你的财物就有……此罪,你可认?”
“太和二十一年,你在城南集市看中一貌美妇人,指使城南的富商赵丝掳走妇人和其女,毁妇人夫君面容,致母女二人不堪受辱自缢而死。此罪你可认!”
复核这条罪状的是尉窈,受害者便是木匠鲁木一家。
一个时辰过去,元详认了所有罪状,尉窈、崔亮、元绍暂停审问,移步旁边的廨舍议事。
尉窈打开一木盒,拿出里面的弹劾文书说:“此奏书,是侍中高显所呈,高侍中参元详和骁骑将军茹皓结党连朋,收买华林园守卫和都亭兵将,意图谋反。”
刚才审的,罪再多,以元详的出身和官职来说,都不足以被定死罪。
崔亮装模作样“哎呀”一声,展开文书阅看。他的女儿是崔嫔,从女儿入宫时,他效忠的就只有天子,是以他非常清楚元详这次没有翻身机会了。当他把文书传递给元绍,心里想的并不是弹劾之事,而是对面的尉少卿会不会再升迁,如果她又升官,有可能进尚书省么?如果进尚书省,是任职空缺许久的右仆射,还是……
元绍的出声打断崔亮思绪。
“恐怕元详不会认下谋反,一旦他狡辩,案子拖延,就会有变数。”
尉窈:“还是大宗正聪明,提醒了我。就算元详认罪,以他的官爵之高,肯定还要复核,但是出现变数……出现想劫走元详的势力,那谋反罪状就能确定了!”
元绍的气息明显变长,紧抿嘴,心里骂尉窈歹毒。是他提醒她么?是她早有主意,却把这种手段栽在他身上!谁知道华林园内有多少元详买通的反贼,今天议事之言如果传到那些反贼耳朵里,对方劫元详离京时,会不会顺手把他元绍杀了泄愤。
尉窈:“对了……”
元绍、崔亮的心同时一咯噔。
凡“对了”后面的话,才是早有预谋、想说的主要事情!
尉窈脸皮厚,无视元、崔二人的神色,说道:“元详没定罪前,仍是陛下的七叔,跟前不能没有奴婢侍奉,还请大宗正去王府一趟,告知他亲眷消息,就说过不多久,朝廷会在宫外建一别馆,迁北海王到别馆禁足。让高太妃准备好,到时遣十名老实奴婢侍奉北海王。”
她又补充道:“劳大宗正再转告高太妃,如今战事紧张,国库经费不足,要是想早早建好别馆,就别舍不得家财。”
她说完,当先离开。
元绍和崔亮互视一眼,都在想,建别馆禁足元详如果是尉窈的主意,那她又要立功了。因为朝廷要是现在查抄北海王府,动静太大,元详的党羽肯定连连上书,接下来就是朝纲弛紊,人人自危。
以建别馆的名义,让北海王府主动献出钱粮就不一样了,那些想狗急跳墙的乱臣贼子,肯定会暂停行动,继续张望朝廷风向,这段时间里,朝廷把元详一党罢官削爵,分而击之,到最后处死元详的时刻,将无碍朝纲。
朝堂暴风骤雨,后宫也不宁静。
年前,皇帝的表妹高英入宫,封三夫人之一的“贵人”封号,平时皇帝来后宫,常歇在皇后宫里,今晚却去了高夫人那,于皇后总觉得皇帝此举是对于家不满。
她的心腹女官于峨劝道:“高夫人至今连礼仪都学不好,皇后忌惮她,是不是太抬举她了?”
早前于峨还能给于宝映出出主意,现在于峨的见识显出不足,看待事情不够深远,是以说出这番话后,于皇后摇摇头,写了封家书,交待:“明天你出宫吧,把这封信交给大伯母。”
于峨欢喜应是,却不知信里内容是给她许配亲事,她再也回不来皇宫了。
于皇后忌惮高夫人,忌惮的当然不是高英本人,而是对方的叔父……门下省侍中高显。一旦高显借元详失势的机遇升迁,整个高家就成为真正的权贵。
令于皇后一直疑惑不解的是,皇帝要是真想迅速抬举高家,为何不封高英为三夫人之首的“贵嫔”?难道皇帝对她于家不满,对高家也不满?
那么元详被免官后,谁最得利?
于宝映轻念出一个名字:“尉窈。同为女子,你真的能争到宰相之位么?”
《大魏女史》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全本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全本小说网!
喜欢大魏女史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大魏女史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