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丁探员的家中,警方开始仔细调查。奇怪的是,家里找不到任何旅行书籍和地图。不过,丁探员的女友提供了一个线索,她曾见过丁探员使用一种在书局发售的郊游地图。经过比对,这张地图是地政总署测绘处印制的郊区地图,专门用于西贡及清水湾地区,版本是第八版(2004)。
警方进一步深入调查,发现丁探员的电脑中储存了一个光盘。光盘里的内容揭示了丁探员郊游的秘密。从2004年11月7日到2005年1月23日,短短两个半月里,他竟然有16次郊外行程。照片显示,他主要喜欢步行在宽阔的山径和石路上,除了大东山和太平山之外,其他山峰似乎都未能吸引他的注意。
每次行程的时间在两小时到五小时之间,步程平均每小时三公里。有趣的是,他的行程中超过半数都是独自行动,即使随队,他也总是喜欢留在队尾拍照。他的行程遍及全港九新界离岛,而且从不重复路线和目的地,每次都像是一次全新的探险。
丁探员郊游的主要目的似乎是为了拍照。自从他购入了一部Canon EOS 300D Digital相机和两支镜头后,他便开始了他的郊游生涯。照片中,远摄、近摄、微距一应俱全,风景、植物、昆虫、山石、溪涧、建筑物都成为了他的拍摄对象。他的拍摄角度和构图都相当出色,仿佛每一张照片都在诉说着一个故事。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丁探员从不与人合照,也很少自拍留念。他似乎更享受独自一人穿梭在山林之间,为了拍摄取景而经常穿林、下溪、离开主径。在2005年1月到9月期间,他的郊游次数明显减少(其中一次为西贡嶂上),因为他开始转往内地旅游拍照,电脑里储存着大量的照片作为见证。
警方还发现,丁探员的电脑“我的最爱”文件夹里收藏了三个郊游网站,最近浏览纪录也显示他曾浏览过另外三个郊游网站。看来,他是从这些网站中收集资料,但很少会完全按照网站上的路线行动。
更有趣的是,每次郊游结束后,丁探员都会在下午五时准时返回家中,与母亲共进晚餐。这几乎成了他不变的习惯。
经过这一番调查,警方得出了结论:丁探员虽然热爱郊游,但野外经验并不多。他选择的路线都是郊游径和明显路径,没有寻幽探秘、攀高犯险的作风。他更像是一个悠闲的郊游者,享受着每一次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而他的行程和目的地从未重复过,这也说明了他对郊游的热情和追求。然而,这次他究竟为何会神秘失踪呢?这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在迷雾重重的西贡郊野公园深处,一场营救行动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丁探员,这位平日里冷静自若的侦探,此刻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当接线员急切地询问他的位置时,丁探员脱口而出:“、。”他的声音听起来坚定而迅速,仿佛这组数字早已在他脑海中反复演练过。但当接线员进一步询问他是否看到了“标距柱”时,丁探员却突然显得有些慌张,他支支吾吾地反问:“这是什么柱……等等。”紧接着,话筒里传来了他努力寻找的声音,随后他匆匆地说:“等下。”
这不禁让人好奇,如果真的有一根柱子立在丁探员面前,正常人应该会描述一下这根“柱子”和数字的具体情况,以便让接线员更准确地定位他的位置。但丁探员却似乎只关注于数字本身,这不禁让人对他的真实意图产生了怀疑。
更有趣的是,当被追问时,丁探员曾用“密码”来形容这组数字,而不是说刻得不清楚或字体模糊。这让人不禁猜测,这组数字背后是否隐藏着某种秘密?
回想刚接通电话时,丁探员喘着粗气说话,但仅仅对答了几句之后,他的呼吸就变得平稳起来,仿佛他已经找到了一个信号稳定的地方。很快,他便流利地说出了那组数字,这让人相信他在求救前已经找到了一处合适的位置,并从地图中找出了这组数字。
然而,丁探员在求助时的表现却有些奇怪。按照常理,任何人报案时都会先说出主要的求助原因,但丁探员却只说自己迷路了,并没有提及其他情况。当接线员追问他是否受伤时,他清晰地回答说没有,直到被再次追问是否需要救护车时,他才表示需要。
结合以上情况,接线员得出了一个结论:丁探员在接通电话前确实是在移动的,所以他的声音有些气喘。但接通电话后,他很快找到了一个稳定的位置,因此气喘也随之停止。如果丁探员是因为受伤或不适而求救的话,他不太可能只说是迷路。因此,迷路很可能就是他唯一求救的原因。
这场营救行动还在继续,但丁探员的神秘数字和他背后的故事,却已经引起了众人的无限遐想。
沟通,本应是人与人之间最直接的桥梁,但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丁利华却发现自己仿佛置身于一片迷雾之中。他与接线人员的对话,就像是在两个不同的世界里打转,尽管他声嘶力竭地描述着自己的位置,但电话那头的人却始终无法明白。无助、紧张和烦躁交织在一起,如同毒蛇一般紧紧缠住了他的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古今中外奇案录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古今中外奇案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