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库兹涅茨倒U曲线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论文过程中,赵山文发现,学术界在研究经济发展对收入分配影响的同时,有一部分学者颠倒过来在研究收入分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即什么样的收入分配状态最有利于经济增长。
这也是经济学研究中争议颇大的一个问题,有的研究认为收入分配差距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有的研究则认为收入分配差距会阻碍经济增长,也有的研究认为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没有明显影响或者因情况而变。
结合自己的理论知识,赵山文对这一问题逐渐有了自己的看法,进一步深挖下去,对收入分配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有了写关于库兹涅茨倒U曲线两篇论文的经历,赵山文写起第三篇论文快了很多,仅仅用三个多月时间就完成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又形成一篇小论文。
赵山文把第三篇论文命名为最优收入分配制度研究,因为他从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的倒U型影响中总结出了对整个社会来说最优的收入分配制度。
赵山文在第三篇论文的理论分析中认为:两级分化和平均主义的收入分配都不利于经济增长,适度的收入分配差距才最有利于经济增长,也就是说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也是倒U型。
关于什么样的收入分配差距是适度的,赵山文认为是一个中产阶级占主体,富人和穷人居少的收入分配状态,如果贫富基本对称,就是正态分布的收入分配。
正态分布的收入分配有利于形成橄榄型的社会结构,此种社会结构超稳定,人们对社会的认同感强,会积极参与人类合作,通过合法手段致富,这就为经济增长提供了稳固的制度基础;在正态分布的收入分配结构下,如果收入具有完全的流动性,则社会成员的生产积极性会达到最大,制度对社会成员的激励效应最优,因为每个人都可以靠自身的努力获得自身效用最大化。
赵山文的理论分析还认为:正态分布的收入分配不仅是最有利于经济增长的收入分配,而且也是符合人类天性的最优的收入分配结构。
在市场经济中,个人的收入是由自身的禀赋(包括个人占有的生产资料和个人自身能力)和努力所决定的。假设在初始的经济中,个人占有的生产资料是平均的,努力水平也一样,则个人的产出完全取决于个人能力,而个人能力是由众多先天遗传和后天成长因素所形成的。
根据统计学的中心极限定理,当一个变量由大量相互独立的随机因素综合影响形成而其中每一个别因素在总的影响中的作用都是微小的时,该变量在个体足够多时会趋于正态分布。
所以,一个经济体中社会成员的个人能力是服从正态分布的,这与生活常识吻合。
由于个人能力服从正态分布,所以由个人能力所决定的收入分配也会服从正态分布。
而生产资料是由人掌握的,努力水平是由人决定的,所以从长期来看,收入分配仅取决于个人能力,在后期由于个人能力和素养不同导致生产资料占有不均和努力水平不同也不会改变收入分配的正态分布。
如果收入分配完全取决于个人能力所决定的个人对社会的贡献,那么,个人能力低的人注定只能成为穷人,一个公平的社会是否会形成。
这取决于经济环境是否足够公平,在公平的环境中,个人可以依靠自身努力改变收入状况,而且由于父辈个人能力的高低不影响子辈个人能力的高低,子辈也完全可以改变收入状况。
完全公平的环境使个人收入只取决于个人能力,会形成完全的收入流动性,特别是代际流动性。只要完全公平的经济环境使得正态分布的收入分配具有完全的收入流动性,则这种分配结果符合人类天性,不仅公平,如果把父辈到子辈的代际传递看成是无限生命的个人,从长期来看甚至是平等的。
经过推理,赵山文得出论文观点:一个经济体的收入分配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倒U型的,收入分配差距存在一个合理区间,平均主义和两极分化的收入分配结构都会有害于经济增长,唯有由人的呈正态分布的能力所决定的适度不平等的收入分配结构最有利于经济增长。正态分布且具有完全流动性的收入分配是最公平最合理的收入分配结构,也是最有利于经济增长的收入分配结构,实现了效率与公平的统一,这种收入分配结构只有在完全公平的健全制度下才能形成,现实中的收入分配总是偏离这一分布的。
与库兹涅茨倒U曲线实证分析类似,赵山文用WDI数据库中149个国家或地区1981-2013年的国际面板数据,采取多种估计方法和多种变量对自己的论点进行实证,实证结果与论点完全吻合,说明论点具有科学性。
最优收入分配制度研究论文的完成让赵山文很受鼓舞,这不仅是个科学问题,也是个理解人生意义的价值观问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为了爱,山之子求学记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为了爱,山之子求学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