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糖水鸡蛋吃到一半时,胡大猛一边背着医药箱,一边扶着距离近的何大夫急匆匆的赶来了。
何大夫一到,房间里的人那颗紧张的心都松了半口气了。
何大夫先是走到床边的椅子上坐下,替李翠翠把了把脉:“你们放心,这胎像都正常,这第一胎生孩子产程都有些长,大家都不要慌!”
何大夫说没事儿,大家吊着的一颗心也稍稍放平稳了些。
何大夫把了脉后,就自觉的去了厅堂候着,他虽然是大夫,但毕竟是个外男,医者仁心,他怕产妇有顾忌,就抬脚去了慕家的厅堂等着。
一刻钟后,北军村的刘稳婆在胡大强的搀扶下,急匆匆的来了。
“你这小子,一路拉着我老婆子直跑,把我老婆子都快跑散架了!”
进了房间的刘稳婆虽然不会把脉,不过她伸出冻的冰冷的双手用热水洗了洗,然后走到床边,将李翠翠肚子上的媳妇给解开后,用双手在她肚子上摸了摸,然后对大家说道:“这胎儿胎像是正的,大家都放松心情!”
李翠翠上午的时候,痛一阵的同时还能稍微歇息一会儿,等吃了午饭后,疼痛的频率更加的频繁。
“救命,好痛,我不生了!”
痛的满头大汗的李翠翠伸手紧紧的抓住了许柔的手。
“弟妹,再坚持一会儿就好了,你想想肚子里的孩子……”
许柔一边拿着帕子替李翠翠擦脸上的汗水,一边不断的说着鼓励她的话。
李翠翠声嘶力竭的喊叫声传到了房间外面,让冒着寒气候在房门口的慕家一家子也紧张的不行。
特别是王氏,双手合十,不断的向菩萨祈求保佑小儿媳和肚子里的孩子平安。
慕冲更是急的恨不得冲进房间去。
“好了,看到孩子的头了,开始吸气、呼气,用力……”
刘稳婆也擦了擦额头的汗,不断的教着床上的产妇跟着她的节奏用力。
中午,在三月十八的凌晨,李翠翠生下了一个七斤重的小子,一家人这才放下心来。
孩子洗三之后,慕老爷子给这小孙子取名慕兰景。
三月二十,两村负责孵蛋的负责人郑氏和朱腊梅都先后来给慕玖报了喜,小鸡仔已经慢慢在出壳了。
三月二十二,孙大林给他二儿子孙江也办了个十分热闹的婚礼。
三月二十七八,十二位负责孵蛋的人家,小鸭仔也开始逐渐破壳。
四月初,小鹅仔也逐渐开始咬破了蛋壳,毛茸茸的小鹅仔开始从蛋壳中出来。
连着快一个月的好天气,四月初,整个西北边疆的积雪也已经被融化。
四月初一,慕老爷子和王氏、许柔以及慕玖三姐弟一早起床都穿戴一新后,吃了早饭就带着两个双胞胎去了镇上的官学报名入学。
镇上的官学叫百川书院,山长是一位年近五十的举人,名叫杜朔。
六人坐着自家的骡车赶到百川书院大门口时,就看到不少家长带着自家孩子来报名。
慕老爷子将骡子存放到不远处的车马行回来后,就从书院里出来了一位执事。
他面露微笑,和蔼的对大家说道:“带孩童入学报名的家长请随我来!”说着,就转身在前面开始带路。
这百川书院也是镇上规模最大的学校,这西北偏远地区的学院的建筑风格跟镇上的房子一样,外面院墙高大,双开大朱红色大木门上有一块牌匾,上面写着“百川书院”四个大字,字体苍劲有力、清新飘逸。
走近书院大门,是一个大大的院子。
院子里的地面皆被青石铺路,看起来很是干净清爽,院子的一角有几排直冲云霄的大白杨,此时树上带着点点绿意——已经在发芽抽叶。
院子的另外一边有座凉亭,亭子下有石桌石凳。
院子最里面有三栋呈“山”字形排列的建筑。
那位执事直接带着他们进了正中间的那栋房子。
进入这栋房子的大门后,里面也是一块面积很大的空地,地面平整,应该是学子们平日里课间活动的地方。
院子的后面有一栋并排有好多个房子的青砖房舍,此时还从里面传出了朗朗的读书声。
穿过院子,那人就直接带着他们走进了一间屋子:“杜山长,这是今日带孩子来报名的家长!”
正坐在书案后提笔写字的杜院长闻声,连忙放下了手中的毛笔,笑着对排在最前面的家长说道:“请将孩子带过来吧!”
慕玖他们这一家子排在队伍的第五位,他们都能隐隐约约听到杜山长的话。
这杜山长声音温和、面容慈祥,对于那些害羞胆怯的小孩子也十分的有耐心。
慕家一家子看到这里,也是松了一大口气,有这样的山长,他们将两个双胞胎放在这里上学,也能放下心了。
轮到慕兰修和慕兰庭两个小家伙时,杜山长看着两个个头一样,长相有七八分像的慕兰修和慕兰庭主动问慕老爷子道:“这是一对双胞胎?”
慕老爷子见杜山长主动与他说话,他有些惊喜的回答道:“是的,杜山长,这是我的两个双胞胎孙子,兰修兰庭,快来见见你们杜山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到西北边陲种田养殖忙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穿越到西北边陲种田养殖忙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