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大宗师》云:“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这大概就是【坐忘】最早的出处。
就是说,要忘却自己的形体,抛弃自己的耳目(耳谓聪、目谓明,此即人与外界之联系),摆脱形体和智能的束缚,与大道融通为一,这就叫坐忘。
后世,有郭象真人对其进行了注解:“夫坐忘者,奚所不忘哉?即忘其迹,又忘其所以迹者,内不觉其一身,外不识有天地,然后旷然与变化为体而无不通也。”
超然物外,然后物我两忘。
……
修行是联动的。
随着温言坐忘成就,本就呼之欲出的道门心关【离尘气】便一并在她的心中喷涌而出,于心灵空间内化作一缕飘忽的风,变化无终。
正是:一点浩然气,千里离尘风。
两气并存,这是独属于温言的心关成就。
圆融三教,全真之旨,她以自身的实际修行践行着重阳祖师的教义。
但她内心仍清晰地知晓,这都是修行过程中的分野。大道三千,殊途同归,自身最后的落脚处,还是【道】。
平静的心泉在这一刹那重新翻覆起波澜,随着无何有之处的伟力注入,本就宽阔的心泉被进一步开辟扩张。
澹澹的泉水泛着盈盈的光芒,铺满了扩张后的泉眼表面。
此时,心泉也不能再唤作心泉了。
此为——心湖成就!
水到渠成,泉涨湖成。
心念所至,心关第五段,【心湖】之境成矣。
原本落于心泉之底的【心鉴】在此时亦是应运而出,高升挂于心灵空间高处,仿佛一道太阳;倏忽变幻之际,又仿佛是一轮太阴。
心鉴,本就是温言以【心炼】之法由水火两仪铁一点点炼就而成,自带水火阴阳的法理。
尤其是温言此时正当龙虎之境,对于阴阳之道最为敏感,渐渐也能开发出【心鉴】更多的妙用。
心湖澎湃,仿佛世间万象万物都能被容纳,然后沉入湖底,化作滋养生灵的湖底泥床。
每个人的心灵之内,都有一片属于他自己的天地。
仿佛一道闪电劈过,温言好像明白了虚灵洞天存在的意义了。
化虚为实,虚实的划分本就没有这么绝对,有朝一日,虚灵洞天未尝不能化作真实的洞天,高悬此方世界之上。
这就是【洞天】二字的注脚,是从虚灵洞天草创之初就有的灵境谋划。
而作为一切起源的【虚灵牌】,其创始人也更改了自己的道号,自号【虚灵子】。
这份改易市从命数及至称谓,全方位的改易,是有法境以上级数的伟力参与,混淆了世间因果认知的改易。
以至于,这般人物,其生平应当被扒出来的才对,而此时大家竟都默认了其【虚灵子】的称谓。
唯有法境能对抗法境,所以,此事能够畅通无阻地推行,也是新朝诸位真人乃议会官方都默认的结果。
通过短暂的破境开悟,温言触及了虚灵洞天之后深层次的秘密,但很快,这种认知又渐渐要从她的脑海中消弭。
她本无所谓此间的秘密关窍,但这种被外界神通混淆自我认知的感觉,不知道还好,一旦知晓了,她是极为抗拒的。
那就试试自己是否真的只能做那不知晦朔的朝菌吧!
心动,念动,心剑随之而动。
一道道纵横的剑光在心灵空间内交织,化作了一枚枚文字,纷纷向着空间内那高悬的【太阳】飞去。
心鉴!
作为以法理级灵材铸造的儒门准神通的承载之物,其有着部分法境的本质,自可承受相应的因果。
于是,当这一枚枚文字纷纷印在心鉴之上,温言心中原本渐渐褪色的记忆便又开始逐渐清晰起来。
属于本我的认知,不可篡改!
当温言彻底巩固了这重认知之后,冥冥中似有一道目光自天外投射而来,能穿透心灵空间,直抵她的意识深处。
这一刹那,温言已经知晓:破法者,必为施法者所感应。
但这种感应多是模糊的,不然,以世界之大,能随时感应到任何一位破法者的状态,也太过超模了。
至少,法境层面还远远做不到。
温言升起的这种被窥视之感也只是这道法的反制,给人以心理压力,实际上施法者纵有感知,也只是模糊朦胧的,并无法精确到人。
在完成破法的同时,温言也知晓了此法的一些特性,似乎是杂糅了释教【所知障】的一门神通法。
所知障,又称知见障、无明惑,是佛学三障之一,属无始无明范畴。
其本质为对法界实相的认知障碍,阻碍修行者证悟真理,与烦恼障、业障共同构成解脱修行的主要障碍。
就在温言思索起这道神通法时,在她不知道的维度,实实在在有人因为她这破法之举关注到了其中的因果异动。
所谓名正则言顺。
正一灵宝派既然能获得新朝群修的默许,推行虚灵洞天这一划时代产物,自然要考虑到方方面面,从名器方面,绑定虚灵子与虚灵洞天的关系就是其中较为终要的一环,所以才有了法境巨擘施法天下,布下这道【所知障】的手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修行在超凡复苏的现代社会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修行在超凡复苏的现代社会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