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忱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生活就很规律了。
没了卫生院的病人,宋薇薇和孙敬勤也不用去卫生院了。
王忱每天诊病,晚上授课,有时候老太太想起来了。
也会让王忱到下面坐着,她讲一节。
医馆众人的水平在大量病人的催化下,有了长足的进步。
最明显的肯定是实习生们。
从最开始来时,看见病人就两眼一抹黑的情况。
到现在,有王忱或者老太太在一旁作为底气时。
也能看一些常见病了,因为不怕会误诊。
所以胆子也大,受王忱和老太太的影响开药也大胆起来。
在感受到经方快速治愈病人的成就感后,一个个更是兴奋的不得了。
相较实习生,林帆他们现在已经值得信任了。
虽然在老太太眼里,几人还差的很远。
但毕竟他们学习经方的时间也不过一年多。
能做到治某一类病症就不错了。
就像林帆,现在就擅长治肾病,肾脏的诸多病症他都会治。
而两位师侄,毕竟跟了关展五年,比林帆、彭洁还要强些。
汪榆估计死磕脑瘤去了,其他方向的病症复杂了,他就拿不准。
但脑瘤这个方向,那是手拿把掐。
所以王忱现在坐诊也是每天什么病症都看,不再固定只看疑难杂症。
医馆的名气也在各种加持下,逐步的在扩大。
甚至带动了周边县市的中医潮,老百姓对于生病了。
去看看中医的占比,比之前多了不知道多少倍。
周边的中医师处境看似都变好了一些。
而有些真正想治病的医生,甚至在自己看不了时,还会推荐病人到医馆来。
县中医院,这不就下来人,请王忱上去指导讲课。
不过王忱的身份也当的起他们来请。
因为有老太太在医馆,王忱现在走起来,倒是很轻松,不用再担心医馆出事。
这天王忱就应了县中医院的邀请,前去指导。
当王忱到县中医院的时候,院长院领导都亲自出来迎接。
“哎呀,王理事,辛苦,辛苦,感谢你能来县中医院指导我们的工作。”
县中医院的院长董文化,一见到王忱就伸出双手同时说道。
王忱没来的急拱手,就被董院长给握住了:
“董院长客气了,我可不是来指导工作的,只是作为一个中医师,来县中医院交流学习的。”
随后王忱不动声色的把手抽了回来,而后对后面的人群微笑着拱手。
众人见王忱如此客气,很多被迫出来迎接的老大夫,心里舒服了不少。
纷纷对王忱回应。
“董院长,咱们就不在这里客套了吧?直接进入正题如何?”王忱见打完招呼,便对董院长说道。
“好,王理事这边请,报告厅已经准备好了。”
进入报告厅,王忱便看见主席台上还挂着欢迎自己的横幅,有些无奈的摇摇头。
因为在这里讲课和在学校不一样,所以王忱讲的也不一样。
其实不少人对王忱讲的东西,都持怀疑态度。
因为王忱讲的都是六经辩证,经方。
他们其实不怎么用,加之他们基本都是学院派,本来就没有系统的学过伤寒。
所以很多人在试过经方之后发现没有效果,就断定。
伤寒经方估计年代久远,已经治不了病了。
只是王忱现在是院领导请来的,大家也都不敢说什么。
至于王忱在小镇神医的名号,他们没有怀疑,毕竟是省里背过书的。
只是他们觉得王忱,对中医了解很深,药性配伍都极度有天赋才做到的。
至于经方,听听就得了。
不过还是有些年轻医生,在医院待的时间还不长。
加上对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所以在听了王忱的讲课后,都想着试试。
特别是王忱举例的病症和处方。
时间来到下午,中午在院方的安排下,王忱吃过午饭,便休息了一会儿。
等到医院上班的时候,董院长亲自来请王忱去坐诊。
这个倒是之前商量过的,算是专家来后的一种惯例。
正好王忱也可以把上午讲的,实际操作给中医院的大夫看。
院方没给王忱准备多少号,只有二十个。
等王忱进到诊室时,里面已经有不少大夫在里面等着了,大多是年轻医生。
等王忱开始看诊才发现,就二十个号,院方还是选过的。
因为王忱发现看的都是些常见病,感冒呀,难一点的也不过是常年便秘这一类。
不过也好,自己在这里也待不了多久,这种能直接一个方子看好的,也少了复诊的麻烦。
另外这也能让医院的大夫学到些东西。而且简单实用。
他们看的最多的,也就是王忱看的这些。
每个病症王忱都仔细的和身后的大夫详细的讲解,怎么辨证的,开这个方是为什么。
因为讲的仔细,所以听的也算是认真,感觉倒也和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一代大医在民间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一代大医在民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