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噢!岳小姐看问题是很尖锐。但也确实是国内一些企业存在的问题。我们厂自从被公司收购后,开始时还不错。但随着市场竞争激烈,出口生意,尤其是服装,那是咱们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做的人太多了,自然效益就上不去。”秀莲说。
剑萍说:“咱们国家就是这样,什么都是一窝蜂。看人家赚钱了,也就跟着上马。相互掐架,倒让外国人赚了便宜!”
“可不是吗!就比如我们这里的丝绸业。原来也就一两家,可现在,大大小小也有几十家。结果都是骑虎难下!”秀莲说。
剑萍说:“我们在大街上转了转,是有不少经营丝绸的店铺。吴小姐,你是当地人。你觉得谁家既有规模,又有技术,而且产品最好?”
因为她在知道剑萍和心远可能是某外贸公司时,就想到妈妈刺绣厂。所以,他是试着来想为妈妈的产品做推销,所以,当剑萍问到她时,她便随口说出几家企业。说他们都是国有企业,规模,技术都比较成熟,产品都不错。原来还有出口指标,但现在…,她不好说了。
剑萍问:“那现在谁还做出口生意?”
秀莲摇摇头说:“好像没有了。出口生意大部分都集中到苏杭及浙江等高科技新兴集团去了。但据说他们的日子也不好过,也怪了,我们这里的桑农这几年倒发了。这不,有人又眼红了。我估计,过不了几年,蚕丝产品又过剩了呢!”
“噢?养蚕又火了?”心远问。
秀莲说:“这几年,市场上流行蚕丝被,你们听说了吧?据说国外很有市场呢!”
心远呃了一声说:“这个我在国外见过,不过它的消费人群好像很有限。我曾问过商家,外国人并不认同,只有少数华裔人群,比较受青睐。”
剑萍说:“嗯!咱们中国人认这个,但年轻人好像并不太感兴趣。我就给我爸妈买了一套,结果人家根本没用,人家还是喜欢棉被。市场不好做啊!”
心远说:“市场是开发出来的。要走出去,掌握市场信息。像国内这样,等米下锅,还不坐吃山空等死啊!”
剑萍说:“国人现在的消费观念还亟待提高。企业因各方面制约,也裹足不前。等米下锅,国内很多企业不都是这样的吗?创新,进取,走出去。说了多少年了,可回头看看,虽有变化,但与国家的要求,还差得远呢!”
剑萍说完后,看看大家笑笑说:“咱们扯远了,怎么忧国忧民了呢?”
秀莲看看俩人,不好意思的问:“不知你们对我们厂有什么看法。那么多新设备,看着实在是可惜!希望你们能帮帮我们。”
剑萍看看她,此时还真不好回答。
喜欢回国接班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回国接班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