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渊阁里掌事的高公公在后头吃闷酒,闻听小太监来禀,说是提督来了,着急忙慌地走了出来,还以为来人是冯恩,见了林舒不由地诧异了一下。
高公公眯着眼神端量了林舒一眼后,问道:“姑娘莫非是林秋航林大人的女儿林舒?”
“正是家父。”林舒一脸和气,柔和笑着,唤了一声:“高爷爷。”
高进之神情一怔。
林舒幼小的时候,高进之与林舒祖父林玄礼有一些交情,他去过林府几回,还抱过尚在襁褓中的林舒,送了林舒一对挂脖的小金锁。后来林舒七八岁的那年,有一回随父亲入宫,父亲还带她来文渊阁见过高进之。
那是林舒对高进之唯一一面的印象,也是高进之最后一回见林舒。
记忆中林舒还是个粉雕玉琢的小娃娃,如今,却已经是娉婷袅娜的少女。
只不过,林舒相貌有六分肖似父亲,高进之还是一眼就认出来了林舒。
林舒眉眼柔柔的说:“高爷爷与祖父交情不浅,父亲与大哥也都有提及过您。他们说您一年四季守着文渊阁,兢兢业业地一辈子没出过什么差错。”
高进之神情恍惚。林舒祖父过世之后,他难过了一段日子。后来这些年,他也无心再去林府了。
“父亲同大哥还说,只要是酷暑之日,您会给他们送上一盘清甜冰镇的瓜果;寒冬之日,又会沏上一壶热茶。正是有您的悉心照拂,才让父兄在文渊阁勤学之余身体未受严寒酷暑之苦。”
高进之打理文渊阁一辈子,过去景帝还在的时候,这文渊阁还热闹得很。每日都有大臣们进进出出,哪里似如今这般凋敝?
还能常来文渊阁的那都不是一般人。
林家的男儿,就更是刻苦勤学的典范了。
前一段日子,高进之八十余岁的老母过世,他告假回了一趟老家。得知林家抄家,他连孝期都还差几日才完,便匆忙赶回上京。
回京之后,他便让人代为打听林家女眷的去处。竟怎么也打听不出林家老太太的下落。
而有关林舒与沈华亭的事情,高进之也是回来的这几日才打听了清楚。他有心想去看望林舒与林家夫人,只是轻易离不得文渊阁。
林舒上一世发配内务府,唯一对她和母亲照拂过的人,便只有爷爷的这位故交。
若非高进之,母亲死后连尸首也都无法体面地下葬。
只是因着他帮忙,触怒了杨嵩,杨嵩的奴才痛打了高进之一顿,年纪已高的他没能挺过来。
高进之固然不知这些,林舒心中看着他却觉格外的亲切。她看了一眼满月,满月手里拿着一小坛酒,双手捧着递了上来。
“这是?”
这是林舒从锦娘那里讨来,她说:“冬夜漫长,这一坛酒高爷爷拿去暖身。父亲说您酒量好,却从不贪杯,每回不多不少只酌三盏。也算是我代父兄与祖父,谢过高爷爷过去的照拂。”
守着文渊阁是一件枯燥繁琐的事情,高进之没旁的喜好,没事儿的时候就爱喝几口。
林舒的祖父也爱吃酒,两人常常炸一碟花生米,坐在阁檐下促膝长谈。
高进之回忆与故人的往昔,不禁泪湿衣襟,笑哭流涕的说:“你的祖父过去也送过一坛好酒与我,还是在他过世之前,我存着至今没舍得喝一口!”
“好,好啊!”他抹了抹泪水,没推辞,抖着手接了下来,把酒坛子拢在了怀里,十分小心翼翼。
林舒心中微微酸涩,祖父在朝交友无数,恐怕唯一交心的,是这位看守文渊阁的宦官。
“高爷爷万要保重身体,您早已到了告老还乡的年纪,如今还守在这里,一岁四季不辞幸劳,想必,您对文渊阁付出了许多许多。”
林舒抬抬眼,环顾文渊阁,“近段日子,太傅让我代管内务府事务。我便想着来看一看您老人家。”
她走了两步,回身望着高进之,眉眼弯弯的道:“高爷爷可否再带我看一次文渊阁?”
小时候,便是高进之牵着她,在文渊阁里里外外的带她逛了一遍。
她好奇地四处打量,最深的印象便是里头成千上万的藏书。
她记得三层的明间里还设有皇帝御榻,供皇帝登阁读书所用。
她还跑到上头坐了一坐,惊得高进之忙把她抱起来,小心地放到了地上。她仰着小脑袋,头上的小珠花一晃一晃的,闪着明亮亮的眼睛,稚气声问:“高爷爷,这里有好多好多的书呀,我可以常来嘛?”
高进之笑着牵起她的小手,说:“这可不行呀,这是高爷爷开了后门,才能带你逛一逛。这儿是皇帝和百官们来的地方。”
她嘟嘟嘴,满是不高兴,“哦。”
高进之也回忆起这一段,清癯瘦削的脸庞露出几许亲切的笑容。
“好!”他笑着说,“等我去把酒放好。”高进之捧着酒坛子小心翼翼转身收了起来。
文渊阁共有三层,林舒体谅高进之年纪大,她走得慢慢的,上楼的时候,亲自扶着高进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春衫乱:只为奸臣解风情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春衫乱:只为奸臣解风情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