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俊嘿嘿一笑,对李渊说道:“要是打下来却不占领,那岂不是白白浪费了这些战士们的鲜血和生命?岂不闻‘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如果不彻底根除隐患,那么敌人迟早会卷土重来。”
然而,在一旁的李渊却只是微微一笑,那笑容中透露出一丝难以捉摸的意味,似乎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
嗯?
房俊心中不禁生出一丝惊讶,难道这李渊对于占领与统治有着更为独到的见解,或者他心中藏着什么与房俊想法相左的考量?
“老爷子,您这神色间藏着掖着的,不会是对新罗国有着什么难以启齿、不可告人的秘密吧?”
李渊闻言,嘿嘿一笑,那笑容中带着几分狡黠与深意,竟没有直接否认对方的揣测,反而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抹颇为耐人寻味的笑容,仿佛一切尽在不言中。
“哎呀,哪里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事儿哟,都是你这小子爱瞎琢磨。”他摆了摆手,看似轻松地回应道。
就在这两人各自心怀鬼胎,试图从对方的眼神和举止中捕捉到更多关于彼此与新罗之间微妙关系的线索之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这份微妙的平衡。
只见段鹏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神色中带着几分急切与不解。
“太上皇,房驸马,大事不好了,有新罗人闯入了咱们的领地,自称是新罗的使者呢!”
嗯?这话一出,房俊和李渊皆是一愣,脸上写满了惊讶与疑惑。
按常理来说,新罗的使者若是远道而来,理应直奔长安,先觐见当今圣上李二才是,又或是沿途宣扬其国威,怎会悄无声息地出现在这里?二人对视一眼,心中皆暗道此事必有蹊跷。
“快,将人带过来见我……”李渊率先回过神来,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沉声吩咐道。
他的心中已暗暗盘算起这突如其来的使者可能带来的种种变数,而房俊则是眉头紧锁,思考着如何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外交风云中保持大唐的威严与立场。
当然,这完全是房俊个人的想法,而实际上,李渊这位老谋深算之人,他的考量绝非仅仅局限于这些表面上的因素,而是在依靠其他更为深远和复杂的事情来布局。
不多时,几个长着大饼脸、神色各异的异国人士被带了上来。
新罗的使者确实难得一见,他们通常都是通过海路远道而来,毕竟新罗地处偏远。
然而,现如今的情况却不容乐观,倭奴和百济都对新罗虎视眈眈,仿佛随时都会扑上去撕咬一口,这便是新罗所面临的严峻现状。
不过,越是在这种被多方觊觎的情况下,就越是不能小觑新罗的实力和韧性。
历史上,当李治挥兵灭掉百济和高句丽后,新罗便迅速而果断地吞并了高句丽和百济的地盘,借此一跃成为一方霸主,其手段和眼光着实令人惊叹。
说起来,大唐的很多做法其实都无形中造就了后世的强大存在。
比如灭掉高句丽,这一举动间接促成了后来高丽的崛起;又如灭掉东突厥,这一决策则造就了契丹和回乞等势力的兴盛。
大唐在对外征战中,往往采取的是灭掉而不占领的做法,这种策略虽然彰显了大唐的军威,但本质上却显得对地方的掌控力有些薄弱。
毕竟,那些番邦蛮夷是畏威不畏德的,对于他们来说,只有将其彻底灭掉,才能永绝后患,但这显然又不太现实。
因此,大唐需要采取一种更为巧妙的策略,那就是潜移默化的汉化。
不过,这一策略的实施又不能完全照搬大唐朝的办法,比如将人全部迁徙到大唐境内,这样做既不现实,也容易引发诸多矛盾。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准备迁徙一部分异族人到大唐,让他们与汉人接触、融合,然后再让大量的汉民迁移到那些被征服的地区,以此实现文化和民族的双重交融与提升。
汉化这一历史进程,历来遵循着一个不言而喻的规律:每当汉人的人口超越了当地的土着民族,往往会在极短的时间内,以一种近乎不可阻挡的态势,彻底地融合并侵吞了当地的文化精髓,使之逐渐蜕变,最终成为浩瀚汉文化海洋中的一部分。
而“这一次”,新罗国的举动,恐怕又是在故技重施,前来大唐寻求援助的。
房俊内心不禁泛起一丝淡淡的冷笑,他对新罗的种种行径早已洞若观火。
新罗,这个国家,自始至终都扮演着一种白莲花般的角色,他们通过向大唐皇帝李二献媚讨好,成功地让大唐出兵相助。
而李二,这位英明的君主,也确实没有让新罗失望,他指挥大军,将高句丽打得溃不成军,几乎成了白痴般的存在。
然而,胜利的果实总是容易让人心生贪念,新罗很快就妄图趁着这股势头,去攻打同样强大的百济。
但遗憾的是,百济的实力远超他们的想象,新罗非但没有成功,反而遭到了高句丽和百济的联手打击,几乎陷入绝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我在大唐做战神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我在大唐做战神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