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息人远比东方人直接,他们如果有才能就会大肆炫耀或者实话实话,绝不会贬低自己,谦虚和礼让不是他们的文化,因而他们觉得潘浚和刘敏也是这样,不认为两人会贬低自己来吹嘘别人,也就是说认为两人的谦虚说辞是事实。
不过。
潘浚和刘敏倒是很清醒,他们知道自己之所以能成功,很大原因在于对方不了解东方这种百变的战争方式,但不意味着对方弱,那些出色的将领同样拥有足够的聪明才智,而且安息的军事力量非常强。
两人在这种复杂的环境里不断专研西方的军事文化,吸纳其中的优点,再结合自身能力研究,不知不觉就变得非常厉害,帮助安息取得的胜利也越来越辉煌,渐渐便被安息人尊称为来自东方的战神。
阿尔塔邦同样很器重他们,除了限制自由,几乎是要什么就给什么,使得两人渐渐有了话语权,而后两人经过仔细筹谋,引诱阿尔塔邦当众做出了承诺:
若两人能协助安息击退罗马东部远征军的进攻,且灭除新崛起的萨珊王朝,便放两人自由,而且安息将与大汉再度交好,不再涉足西域,从此结为同盟。
此后潘浚和刘敏便全心辅佐安息帝国征战。
新崛起的萨珊王朝本是安息帝国的一部分,只是因为自身逐渐强大而选择脱离,若单论实力,无法与安息相比,其厉害在于萨珊王朝的阿尔达希尔一世雄才大略,而潘浚和刘敏在结合东西方的战争特点之后,恰恰就克制这种人。
短短不过三四年,萨珊王朝就被安息大军淹没,重新归入阿尔塔邦的统治,这个原本应该在后来灭掉安息,甚至与罗马帝国和拜占庭帝国分庭抗礼的强大王朝就此被扼杀在摇篮。
相较于处于萌芽状态的萨珊王朝,罗马帝国的东部军团就要难对付很多,那种强大给潘浚和刘敏带来很大困扰,而且令他们大大增长了见识。
值得庆幸的是,这个时期的罗马帝国内乱频发,力量已经大幅削弱。
公元二二二年,罗马的实际掌权者朱丽娅·米萨杀死皇帝埃尔巴伽路斯,另立十四岁的外孙,亚历山大·塞维鲁为帝,罗马迎来新一轮的权力交替,因而东部远征军便彻底放弃了攻打安息。
如此一来,潘浚和刘敏倒也算是履行了承诺,可阿尔塔邦仍旧不愿意放他们走,准确的说是希望他们把知识留下。
两人不希望安息得到东方的核心知识,为应付阿尔塔邦,便对孙子兵法、六韬等古今兵法韬略进行改编,虚虚实实地颠倒胡写,且煞有其事地给安息的贵族讲解。
华夏的文化本就习惯处处留余地,讲求相对而不绝对,万物相生相克,因而胡编乱造也有道理。
一年之后。
阿尔塔邦终于满意,不仅允许他们离开,还承诺不再干涉西域事务,同时送给他们很多贵重特产作为与大汉交好的礼物,期望与大汉加强联系,甚至是重开丝绸之路。
至于杨阿若,他是在西域追踪潘浚和刘敏的线索,然后辗转抵达安息,而后同样被骗去软禁,好在当时的潘浚和刘敏已很有名望,所以他没有受到伤害,多年来始终守在潘浚和刘敏身边。
潘浚和刘敏讲出自己十余年的传奇经历,满朝文武无不叹服,王旭也立刻为两人封侯增邑,表彰他们收复西域的大功,但出乎预料的是,潘浚和刘敏竟然主动提出想要出任西域都护。
刻骨铭心的十余年似乎令两人眼界大开,他们不再认为西域是穷乡僻壤,反而觉得是一块宝地,希望重开丝绸之路,促进对外商贸和交流,重新令华夏辉煌富庶。
王旭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当场就任命潘浚担任西域左都护、刘敏担任西域右都护,由他们在一年内自行择期去组建都护府,一应所需也尽皆满足。
两月之后,王旭又设立了青藏都护府。
楚国花费十多年拓展的西部高原地域自此不再归属益州分管,转而由都护府统一监察管理,且调遣平西将军马超亲自率领西方军团协助,力争在三年之内建立起都护府的行政体系,然后马超方可撤军。
虽然当时拓展的青藏地域尚且比较狭小,但终究是一个开始。
公元二二三年秋。
雨季过后,北风呼啸,周瑜和吕蒙奉命横渡海峡,率部登上了华夏东南方最大的岛屿夷洲岛,设立了夷洲郡。
公元二二五年春。
楚国发起第五次北伐,王旭亲率百万大军分兵五路出征,其中三路由中原进军冀州,两路由雍州进军并州。
九月,魏国屯驻并州的主力被郭嘉、诸葛亮和庞统三人击破。
十一月,司马懿认为魏国大势已去,果断率部投降。
公元二二六年春,经过三月修整的楚国大军进击邺城,但尚且在半途,曹昂便遣使献降,表示愿意促进华夏和平统一,令冀州和幽州等魏国经营多年的富饶之地不再陷入战火,唯独希望楚王放过曹氏和夏侯氏的无干人等。
王旭默然应允。
也是那一天,或者说那一刻。
他低身捧起了冀州的黑土。
回想着四十二年的征战。
回想着四十二年里倒在半途的同袍。
他突然不受控制地嚎啕大哭!
哭得声嘶力竭!
哭得痛彻心扉!
哭得肝肠寸断!
他仿似有千言万语想对所有人说,但最后又什么都说不出来,便全都化成一句颤抖的呢喃。
“天下……统一了!”
喜欢三国之江山美人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三国之江山美人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