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氏之战和长安之战的胜利奠定了楚国的绝对优势,陇西郡、汉阳郡、安定郡尽数为楚国掌控,凉州军逆转局势的可能已经很小,但楚国想要彻底收复凉州也很难。
与此同时。
魏国的二十万南征大军也难得存进,诸葛亮和庞统布署的防御堪称滴水不漏,张合、鞠义、李严等众多名将据险以守,互相照应,使得二十万魏军根本没有机会。
当时的情况是除非曹操亲自集举国之力南征,不然很难对楚国造成太大威胁,但魏国又没有做好全面开战的准备,因为他们在早前的楚魏之战里损失太过惨重。
吴国的十五万军队就更没有什么用,豫章的陆逊把水军优势发挥到极致,利用水路时刻威胁吴国腹地,压得吴国文武心惊胆战,再加徐晃的朱雀军团和黄权的交州军兵强马壮,尚且没能从楚吴之战里恢复的吴国仅是勉强能够自保而已。
真正令王旭感到担忧的,恐怕只有仍在北地郡作战的王征。
早前高顺为了攻破临泾,借用接连战败来暗中转移兵力,也就是瞒天过海,此举虽然使得战术目标顺利实现,但坚持在北地周旋的王征就因此陷入危局,面临着巨大考验,他率领的残余兵马已经无力再与羌、胡联军正面对抗,撤退是必然,而关键则在于怎么尽可能撤走更多。
立秋之后的八月,楚国的政略攻势越演越烈,王旭即将纳娶马云騄的消息传到人尽皆知,本就被战场形势弄得心慌意乱的凉州将士得知这些,自是怨言越来越多,而且质疑马腾的百姓也越来越多。
是时秋收在即,不管是农耕民还是畜牧民,都需要缴纳赋税,而凉州军的粮食储备早就告急,便不得不着手征税,而楚国收复的凉州地区却直接免税,早前承诺的政令全都被付诸于行动。
如此鲜明的对比导致凉州势力的内部矛盾快速激化,面临战场和内部的双重压力,凉州文武渐感心力交瘁,而马义就更是遭到沉重打击,意志逐渐消沉。
不过。
王旭仍旧高兴不起来,因为北地郡的王征还没有顺利撤回,甚至已经失去联系。
楚国文武曾提议说分出一支主力北进,用以吸引凉州军交战,从而策应王征,但王旭在犹豫很久之后,终是选择拒绝,而且坦然说出了自己的考量。
一是这个策略完全与西征布署相违背,若被凉州军利用,很容易导致大败。
二是如此行动便是为王征一人而填进去无数将士,形同用无数条命换一条命。
三是破一次例就意味着要持续破例,军中将领都是人,也都有私心,今后上行下效,早晚要乱套。
四是楚国之所以令文武百姓心甘情愿赴死,很大原因是他以身作则,以民为先,以国为先,实施仁政,推行法治,如此为私情破例会造成极大影响,而很多人都在等着他犯错,谋划着动摇楚国根基。
据说王旭在解释这些原因的时候,彷如瞬间就苍老了十岁。
九月初二深夜。
当王旭已经绝望,深深陷入悲痛的时候,披着睡衣的单怀光着脚冲进了他的营帐,而且神色极为亢奋。
“主公!少主回来了!少主回来了!”
“他在哪儿?”
“今天傍晚,他率部从漆县东边的山脉里走出,而且与谍影部众取得了联系,若不出意外,黎明之前就能抵达此地。”
单怀后来回忆说,他从来没有看到楚王那么激动过,也从没有看到楚王的脸颊那么扭曲过,甚至于在冲出营帐时后脚踢前脚,差点自己把自己给绊倒。
王征确实成功逃过一劫,年轻的他展露出了超乎寻常的勇气、机智和坚韧,完全与他父亲年轻的时候一模一样。
这位未来的楚王率领残部与羌胡联军竭力周旋,毫不退缩,毫不畏惧,展现出非凡的勇气,但由于领军经验不足,他始终无法摆脱敌军,再加连续犯错,一度被迫北撤到长城附近,导致粮草用尽,不过他很机智、也很坚韧,始终没有放弃希望,他果断下令将士杀掉战马来维持生存,然后转道进入东部山区,吃草根、食野果、啃树皮,辗转两千多里才突破重围。
得知这些的王旭在当晚彻夜难眠,他独自走到辕门外凝望,始终不曾挪动半步,也没有理会任何人的劝说,便彷如雕塑般伫立,直到仿如野人的王征沐浴着清晨的阳光出现在视野。
那一刻。
齐齐赶来迎接的楚国文武无不是怔怔地看着王征,因为他们彷如看到了年轻时候的楚王。
一样的乐观。
一样的笑颜。
纵然他犹如乞丐般狼狈,但就是有种浓到化不开的意志,有种慑人心魄的精神,而且引带着他身后残存的将士也不像残兵败将,反而像凯旋荣归的英雄。
看到王征浑身是伤的模样,单怀心中不忍,忍不住上前斥责谍影部众的指挥使。
“少主伤重如斯,你们怎么不先一步把他送回。”
“单统领,属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三国之江山美人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三国之江山美人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