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曹操兵强马壮,麾下谋臣良将无数,又得天子之威,势必轻易取得徐州和司隶,各方势力都会俯首听命,到时曹操南征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多半是试图先统一富饶的北方,早晚会说服天子定他袁绍为叛逆,河北纵然因他的威望而不乱,但人心必定不稳,依附于他的诸侯也将心生二意。
虽然袁绍从长达两千多字的书信里看出王旭心有所图,但明白王旭分析的形势确实是事实。
曹操起初依附于他,直至被刘岱等人迎为兖州牧才脱离,此后曹操东征西讨,实力愈发强盛,彼此就演变成盟友关系,他与曹操曾是好友,很清楚曹操的本事,而王旭的提醒更是令他担忧加深,从而使他开始犹豫是否要抢在曹操之前迎得天子。
看到议事厅已经安静,袁绍没有再责问,转而环顾众文武,直到目光扫至许攸才微微露出笑容。
“子远!不知你对此事有何看法?”
许攸与袁绍是多年的老友,心知他好谋无断,不可能很快就做决定,因而从头至尾都没有多话,任由众人闹腾,而且他料定袁绍会询问自己。
眼看自己的推断成真,他突地抚须大笑,彷如什么都尽在掌握。
袁绍眉头微皱,显得有些不太高兴,近些年他越发不喜欢许攸全因为许攸的缺点——张狂。
今时不同往日。
两人曾经同朝为官,彼此是纯粹的友情,袁绍自是不在意好友的性格,但袁绍如今已是雄霸一方的诸侯,而许攸是他的家臣,许攸却时常见面不拜,回话不行礼,特立独行,令袁绍非常不适,何况袁绍本就心胸狭隘,不能容人,如今仅是念在旧情忍让。
“子远如此高兴……可是有妙策?”
“袁公!此事何须商议,迎天子利大于弊,本是理所当然,何故优柔寡断?”
许攸辅佐袁绍确实诚心,唯独说的话太直接,甚至有训斥袁绍的意思。
“天子纵然驾临邺城,仍是年幼,袁公理当任职丞相,总摄天下军政,扫平逆贼,是时袁公得天子之威,顷刻间便能令并州各郡太守听命,然后先行安抚,待局势略为平稳,再征调他们回京任职,散其部曲,岂非不费一兵一卒?
青州的田楷是公孙瓒早些年保举,公子袁谭与其鏖战多年,已使他成为强弩之末,若袁公再得天子之威,百姓归心,县乡归附,不需多久便能拿下,仅余幽州公孙瓒尚存匹夫之勇,他不明义理,已失民心,众叛亲离,朝廷只需诰命一封便能将其彻底孤立,挥军平定岂不容易?
袁公轻而易举稳定青幽并冀四州,待治理几年,便有钱粮兵甲无数,手握百万雄兵,此后再挟天子诰命进军中原,大小县乡有谁敢抵抗,孟德怕是亦不敢争锋,甚至于举众归附,定鼎天下近乎是易如反掌……袁公莫要再迟疑不定,惹人笑话。”
许攸话音稍顿,突然又若有深意地接口。
“是时袁公功高盖世,威望无以复加,天下如何岂不都在袁公一念之间?”
许攸的话虽然暗含指责,但幸好内容令袁绍心痒难耐,袁绍倒是没有不高兴,反而面露喜色。
独自思量许久。
袁绍轻轻抬起头来,威严的目光扫过全场。
“此事容我细想些时日再做定夺。”
“本初!”
许攸急得起身呼唤起袁绍的名字。
“如今子阳无意迎天子,乃是因迎天子对他而言弊大于利,正是大好时机,本初若优柔寡断,势必令孟德抢先,何不赶紧下令,莫要贻误大事!”
如此当众指责令袁绍非常生气,当即不耐烦地摆摆手。
“军国大事自要深思熟虑,岂能因你一言就草率决定,况且本将军不过思虑一时,难道孟德便能整顿兖、豫二州,此事容后再议,都先散了吧!”
喜欢三国之江山美人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三国之江山美人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