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的内心深处不愿意走这条路,而迎天子来荆州就势必要走这条路,因为他的最终目标是创建新的时代,推动时代迅猛进步,这便是他心里认为的最大弊端。
挟天子令诸侯的好处自然也多不胜数,四百年的大汉江山根深蒂固,士族也好,百姓也好,心里的归属感仍旧很强,且不说别的,单是攻打益州这件事就能得到极大助益,大多数郡县都会投降,甚至连刘璋本人或许都会投降。
历史上的曹操能快速稳定北方的原因之一就是依靠天子之威,类似孔融等实力较弱的诸侯,几乎任由曹操调遣,河北袁绍死后,多数郡县直接归附,荆州刘表死后,除少数死忠刘表或厌恶曹操的人,上至群臣、下至百姓都选择投降,不仅因为曹操实力雄厚,还因为他代表朝廷,本是政治层面的正统,或许他是权臣,但他是大汉权臣,顶多说他祸乱朝纲。
这种情况直至曹丕称帝,汉室彻底不存,时代进入三国鼎立时期才真正改变。
如今王旭不想用几十年光阴来弱化汉室积威,自然是远离朝廷和小皇帝比较好,挟天子令诸侯从而成为弊大于利的选择,只是他眼下不敢,也不能明说。
“奉孝为何觉得弊大于利?”
“主公!确实是弊大于利!”
郭嘉的眼神显得有些复杂,深谋远虑的他在那个大雪天喊出“我的国家亡了”的时候,就已经认清大势,如今没人知道他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反对迎天子。
或许是意欲加速改朝换代,或许是意识到迎天子会导致旧友同袍在未来决裂,或许是设法给王旭找个台阶,或许是……总之有太多可能,但至少他嘴里的理由听起来很有道理。
“挟天子令诸侯的最大优势在于小势力众多,实力分散,如此便能借助天子威严快速平定,但荆州如今不需要如此,荆州的每寸土地都是主公率军平定,每位重要官员都是主公任命,尽皆信任且爱戴主公,军队亦都听命于主公,不需借助天子便能号令统一。
若是河北袁绍或中原曹操等人迎到天子,自是大为有利,他们依靠名望和才能得到诸侯依附,麾下的将军和太守多是自领部曲,有很多不是他们的家臣,此时若有天子在侧,便能令更多人俯首听命,促使更多人才和地域归附,而主公却做不到。
荆州东边的袁术坐拥淮南,已有自立之心,虽然此举堪称自取灭亡,但天子和朝廷终是已经无法慑服他,江东孙坚麾下的文臣武将全是其家臣,雄心万丈,哪会轻易臣服于主公,唯有益州西川或许会归附,但西川已是囊中之物,只待荆州恢复元气便能挥军平定,何须借助朝廷威严?
如果真是凭借天子的威严慑服益州,其内的太守和将军该如何处置,陛下若想任命太守等官员,主公又当如何处置?如果完全置陛下于不顾,岂不与李傕和郭汜等人相同,反而影响主公的仁德名望,主公世食汉禄,究竟是听命陛下,亦或是不听命陛下?
若主公俯首听命,小皇帝带来的文武百官安能与主公齐心?彼此明争暗斗,各怀心思,天下何时能定?若不听从皇命,主公就是自陷于不忠不义,而天下人只会看主公怎么做,不是人人都能明白主公的难处,他们甚至认为主公也是个奸臣,但主公多年来又是以仁义汇聚人心,是时众叛亲离该如何?”
郭嘉的眼神渐渐从复杂变得坚定。
“若非天下已经安定,属下反对主公交权。”
王旭沉默许久,突然笑着点点头。
“奉孝此言有理。”
“这……”
旁边的沮授似乎想说什么,但始终没有找到恰当的反驳理由。
“主公!奉孝说的确实很有道理,但主公若不迎天子,必有北方豪强去迎,如果袁绍和曹操等人借此来制衡主公该如何是好?主公在名义上终需服从朝廷,任命太守或刺史等大员还是要上报朝廷才能名正言顺!”
“公与多虑!”
王旭不以为然地摆摆手。
“荆州将军府号令统一,哪里需要顾忌此事,今后任命官员照常上报朝廷,不管是否得到认可,朝廷不至于会派官员过来,有的是办法应对,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为百姓着想,取得百姓支持,我们就能屹立不倒,天下的有识之士也会前来投奔。”
沮授虽然不赞同完全无视大汉朝廷,但终究没有再反驳。
王旭笑着缓和气氛。
“不管怎么样,纵然决定不迎天子,但我终是要出兵司隶。”
“这是为何?”
郭嘉略感疑惑。
王旭缓缓伸出两根手指,高深莫测地笑了笑。
“一是为堵住悠悠众口,避免落人口实,二是设法为将来平定司隶奠定基础。”
喜欢三国之江山美人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三国之江山美人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