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镇,豫州刺史孔伷。
第五镇,兖州刺史刘岱。
第六镇,河内太守王匡。
第七镇,陈留太守张邈。
第八镇,东郡太守桥瑁。
第九镇,山阳太守袁遗。
第十镇,济北相鲍信。
第十一镇,广陵太守张超。
第十二镇,徐州牧陶谦。
第十三镇,蓟侯、奋武将军、右北平太守公孙瓒。
第十四镇,上党太守张杨。
第十五镇,乌程侯、中郎将、吴郡太守孙坚。
第十六镇,邟乡侯、渤海太守袁绍。
第十七镇,荆州刺史刘表。
第十八镇,平原相刘备。
第十九镇,奋武将军曹操。
刘备提前成为平原相,作为一方诸侯参与讨董。
上党太守张杨原本是丁原麾下将领,丁原被董卓干掉时,张杨尚且带着本部兵马在并州,他不愿投靠董卓,便起兵攻下已经依附董卓的上党郡,自领上党太守。
原本他无法被各路诸侯认同,大汉终究没有亡,纵然诸侯拥兵自重,那也是大汉朝廷封的诸侯,起兵勤王是反董卓,不是反大汉,不是谁都能拉起大旗自封,但张杨很聪明,暗中向袁绍投诚依附,众人也就不好说什么。
公孙瓒和曹操就更好笑,两人都是奋武将军。
公孙瓒协助刘虞平定幽州叛乱,外加常年镇守边关,功劳不小,董卓入京掌权后意图拉拢,保奏他为奋武将军,封蓟侯,盖上玉玺大印,算是名正言顺。
曹操刺杀董卓失败,逃回陈留后无官无职,但他跟张杨不同,曹家世袭爵位几百年,小皇帝是在董卓挟持下撤销他的官职和封爵,曹操不认可也是名正言顺,还被袁绍等人推举为奋武将军。
群雄早前没留意到官职名称重复,导致大汉出现两个奋武将军。
如今肯定是不能改,越改越尴尬,众人便有心忽略,装作没这回事,曹操和公孙瓒也彼此客客气气,全当同僚对待。
公孙瓒不好拿董卓的任命说事,曹操也不能用没经过朝廷核准的官职说事。
傍晚时分。
各路诸侯齐聚一堂,按官职品级落座,商议明日登坛会盟的事,身为号召者的曹操主动献出自己的补给,杀鸡宰羊,设宴款待。
王旭目前兼任的最高官职是征南将军,唯有袁术的后将军比他品级高,但他是先帝亲自任命,袁术是董卓早前为安抚袁家而加封。
值此讨董的时候,各路诸侯有意回避新官职的问题,便推王旭坐首席。
他不想当出头鸟,连连推脱,却被一心团结众人的曹操给强行架上去。
这位置坐着……真的有点烫。
他从始至终都非常低调,挨个敬完酒就不再多话,含笑看众人夸夸其谈,也就与袁绍、袁术、孙坚和曹操这些关系比较好的人小声说几句,聊聊不相关的事。
次日清晨,辰时三刻。
酸枣城外旌旗密布,战鼓轰鸣,绵延的营帐无边无际,将士调动时带起的烟尘甚至遮天蔽日,堪称盛况空前。
各路诸侯身披战甲,引着亲信部将齐聚盟坛。
广陵太守张超麾下功曹臧洪因名望学识甚高,得到多位诸侯推举,接受宣读盟誓的重托。
臧洪是广陵射阳人,名臣臧旻的儿子。
十五岁时因父亲臧旻功劳卓着而成为童子郎,闻名太学,此后被举孝廉为郎,担任县令,但他不满时政混乱、官员结党营私,毅然辞官返回广陵老家,从而被张超请为功曹掾。
原本他父亲臧旻也响应号召,有心起兵讨董,但臧旻如今是太原太守,而太原紧挨黑山山脉,受黑山贼威胁,根本不敢带兵离开。
此时臧洪受托,没有推辞,肃然上坛焚香祭拜,辞气慷慨,振臂高呼。
“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贼臣董卓,乘衅纵害,祸加至尊,虐流百姓,吾等惧社稷沦丧,纠合义兵,并赴国难,凡我同盟,齐心戮力,以致臣节,必无二志,有渝此盟,俾坠其命,无克遗育,皇天后土,祖宗明灵,实皆鉴之。”
一席话说完,臧洪挥刀割破手掌,任由鲜血滴落到祭坛。
各方诸侯受气氛感染,无不涕泗横流,纷纷登上祭坛歃血为盟。
王旭心里暗暗好笑。
这真是……动不动就放血,哪有必要这么做作。
如今除去曹操和孙坚等少数几人想振兴汉室,铁心要打进洛阳,谁不是各怀心思?
王旭深深记得这段刻骨铭心的历史,原本的诸侯讨董,各方诸侯个个缩着脑袋,或是不敢尽力,或是不愿尽力,唯有孙坚和曹操不管不顾,竭力奋战,一心击破董卓匡扶汉室。
结果曹操打到荥阳就被徐荣伏击,差点把命丢掉,目睹诸侯各怀心思,曹操彻底对汉朝失望,自此不再违逆大势,雄心爆发,走上奸雄路,由能臣向奸雄转变。
此后满腔热血的孙坚也独木难支,最终撤兵依附袁术。
轰轰烈烈的诸侯讨董,实际就他们两人拼得头破血流。
王旭心里对群雄很不屑,面子还是不得不做,同样满脸严肃地走上盟坛割破手掌,歃血盟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三国之江山美人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三国之江山美人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