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没让人失望。
陈登这个在历史上协助曹操击破吕布、两次击退十倍于己的江东大军、深受百姓爱戴、得到曹操、刘备和孙权高度评价的人,真就应了那句话——名不虚传。
面对众人考问,他从容不迫,应对如流,连提出那些问题的原因都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论治政,每条政令给他看,他很快就能看透政令的利弊,主要起什么作用,今后需要用什么政令来消除负面影响,细致到每个环节。
论军事,他具备独自统军的才能,或许武艺不太好,但穿上战甲就是儒将。
论执行力,他在徐州担任过县令和典农校尉等职,治过政、带过兵、打过仗。
不消片刻,众人频频点头,直说根本没有考核的必要。
王旭当机立断,任命他为将军府尉曹掾,负责荆南四郡的士卒调配、后勤保障和军政两方的衔接,便于他熟悉荆南事务。
此后没过几天,多年未见的贾华带着父母家人,还有当初埋在他家后院的“越王重宝”寻来投奔。
最初听到侍卫传报说府外有人求见,王旭还奇怪什么人会直接找自己,想到这种事很少发生,便亲自出府查看,等看到略显激动的贾华,他惊愕好久才反应过来。
当年的三口之家如今已变成五口,多了一个清秀女子和一个活蹦乱跳的小女孩。
王旭高兴坏了,亲自把贾华全家都迎进将军府。
当初浪迹天涯的时候,贾华家人竭力款待他们几个落难的人,差点把喂养的鸡鸭全给杀光,淳朴真挚的情谊犹在眼前。
如今贾华举家来投,把越王宝藏用手推车给推到荆南,翻山越岭走一个多月,真是很不容易,这也让王旭暗暗责怪自己,他当年就决定翻身后把贾华接走,没想时隔多年,外加忙于军政事务,竟完全给忘得一干二净。
徐淑从他口中得知前因后果,立时吩咐侍女张罗酒宴为贾华接风,还亲自陪着贾华的母亲和妻子闲聊,逗弄贾华那活泼可爱的女儿,同时派人去请徐盛、宋谦和典韦过来。
几杯酒下肚,众人的谈笑声里,曾经那段珍贵的回忆越加清晰。
一起寻宝,一起挖山,一起潜水,一起啃肉,一起风餐露宿,一起破解难关……还有贾华父母淳朴热情的款待和贾华耿直仗义的帮助。
酒至半酣。
宋谦看大家心情不错,便聊起他早前回老家接父母时得知的事。
原来他们当年离开太湖后,贾华一直在等他们回去拿宝箱,哪怕家里逐渐富有,仍旧不曾离开,害怕他们找不到。
贾华始终遵守自己对朋友的承诺,从不曾动过箱子分毫,静静守着它……
一年又一年过去,他们始终杳无音信。
贾华甚至不知道王旭的真名叫什么,也不知道他们的身份是什么,直到宋谦荣归故里,迎接父母来荆南,顺道去看望他……这时候的贾华才明白,当年游历四方的公子就是名震天下的荆南大都督。
宋谦当时就想把贾华带到荆南,但贾华不愿意,说那样跟过来像是讨要当年的情谊,只让宋谦把越王宝藏带走。
逐渐成长起来的宋谦仔细思量后,没有答应,借口说携带不便,稍后再多派些兵士去拿。
众人从宋谦嘴里得知这些,非常感动,心里对贾华这个信守承诺的朋友肃然起敬,反倒是贾华很不好意思,解释说这次来投奔是听到荆南招募义士讨董,他有心过来应募,不是为当年的事儿。
王旭同样很感动,但心里也明白,宋谦早前返乡却不带走越王宝藏是有意留下贾华投奔荆南的契机,回来以后没急着说,也是为贾华好……宋谦在为贾华寻找最合适的投效时机,回报这个值得珍惜的好友。
小小私心,人之常情,只要没有违背原则,重情重义值得鼓励。
心里这么想着,王旭含笑看向宋谦,彼此的默契让宋谦明白他已经看穿自己想法,略有些尴尬。
王旭给予认可的笑容,顺口就任命贾华为校尉,分派到王飞麾下。
喝得面红耳赤的贾华深感意外,连连推辞,说刚来就做这么大的官不好,还是从士卒做起。
这话遭到众人一致反对,连典韦都摇头说不合适。
贾华与宋谦差不多,不但有多年苦练的功夫作为根基,还学过越王宝藏里的一套武学,宋谦的勇猛有目共睹,贾华自然差不到哪里去。
如今这种大肆提拔人才的时局,可说是极好机会,贾华不上,别人也会上,才能或许还不如他。
众人力劝,他终是被说服。
看着敦厚的贾华,王旭也没说太多,默默盘算着今后怎么重点培养。
喜欢三国之江山美人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三国之江山美人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