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隽在桌案上笔若游龙,然后把写好的书信,命人张贴在城内各处。
同时,送往幽州各郡。
文书出。
百姓争先观看,奈何目不识丁,不解刘隽之意,有识字之人,站出来,为众人解惑。
“侯爷的意思,是想要更多的人才,来治理州郡,为百姓造福,为此侯爷愿意散千金,以求一善于农耕的人才啊。”
百姓大惊,千金求一个知道种地的官?
百姓不解其意,但是都知道,刘隽是为了幽州可以有更多的粮食,但是千金未免太多了。
“我们幽州,有侯爷在此为我们牟利,已经是我们的福分了。”
“侯爷如今让我幽州不用饱受战乱之苦。”
“如今幽州人口倍增,粮食勉强够用,我等本已知足,不想侯爷不止如此,想要我们更好的生活啊。”
“生逢乱世,只有侯爷,真心把我等平民当做人来看待啊。”
百姓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叙说着。
不止涿县一地如此,幽州境内各郡县皆是如此,可见刘隽深得民心。
塞北草原上,阎柔和田豫也收到了刘隽的书信。
信中,刘隽安排二人,在草原上寻找经验丰富的牧民,负责传授经验,大量在草原上放牧,囤积牛羊。
二人对此就不敢怠慢,坚定不移的执行刘隽的指令。
刘隽招收农业人才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幽州,甚至传到了其余诸侯那里。
各诸侯对此嗤之以鼻,唯有曹操等少数几人,眼神一亮,认为刘隽此举颇为利民。
但是由于财力物力有限,没有办法付出更多精力在农业方面。
其余州郡不似幽州安稳,所顾虑的地方太多,而且诸侯并未如同刘隽一般,心系百姓。
各种粮草充足,谁人会管百姓死活。
但也正是因此,才凸显出来刘隽的爱民仁德之心。
故而,百姓无不向往刘隽为之一地之主。
而随着刘隽仁名传播开来,那一纸千金求才的文书,也被众人传阅。
幽州苦难之地,百姓久受疾苦。
我自到任以来,兢兢业业,偶有政绩。
使得百姓颇有余粮,不至流落他乡。
后平鲜卑乌桓,收北方千里草原。
自此幽州各地,不再久经战火。
尔至今日,地寡人多,百姓勉强糊口。
然而饥寒交迫,远走他乡者,甚多。
我心悲伤,欲求大才专心农业。
以千金求一人,可使幽州百姓富足。
不再饥寒交迫,易子而食。
此人不求其他,唯才是举。
若可使百姓人人有饭可食。
我愿许之高官厚禄,此生无忧!
刘隽这一纸书信,简单明了,言辞真挚。
大概意思就是,想要得到一个农耕的人才,让治下百姓都有一口饭吃,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刘隽许以高官厚禄。
百姓都是感动不已。
而那些诸侯则是认为,刘隽此举不过是图个仁义的虚名,等人才去了,不过也是做做样子。
所以这些诸侯也就不去管了,这虚名让他得去罢了。
而曹操等雄主,则是看的更远一些。
陈留
曹操对麾下谋臣武将说,
“某认为,刘子安此举并非贪图那仁德虚名。”
“当是真心求一良才,一来为了百姓,二来乃是收人心,其三乃是为了幽州。”
众人不解,戏志才和陈宫对视一眼。
陈宫缓缓开口道,
“不错,刘幽州此举颇为高妙,必有善农者去往幽州投奔与他,皆是幽州农产将会巨增。”
戏志才也是微微点头,然后又轻轻摇头,
“虽然如此,但吾以为,刘子安此举躲多在收拢人心。”
“大汉各州郡,土地皆在豪强世家手中,就算刘隽将幽州农业水平提升,不过得小利罢了。”
“大部分粮草土地都会掌握在世家豪强手中,百姓受益甚少啊。”
“而幽州如此众多兵马,粮草所需甚多,我料想,不需多久,刘隽就会和世家豪强发生冲突。”
曹操闻言微微点头,
“不错,届时某想知道,刘子安将会如何做呢?”
曹操眼神深邃的看向远方。
颖川
一布衣少年,手里拿着刘隽的求贤令。
左右徘徊在院内,呢喃道,
“百姓之主,百姓之主啊!”
少年脸色狂喜,放下手中的农具,将求贤令放进怀里,然后进屋内收拾行李。
少年一出门,正遇见同乡老伯。
“阿袛,可是曹操招你回去任职?”
少年微微摇头,
“老伯,我已经辞去东阿领了,准备北上幽州!”
“幽州?去那苦寒边境之地做甚?”
少年嘴角微笑,
“天下可用我枣袛者,必是此人!”
少年大步流星而去。
老者在身后看着少年,迈着轻快的步伐离去,不由得微微发愣。
……
在大汉各地
不知名的人们都开始收拾行囊。
有的认为了这千金想要一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汉末真龙之睥睨天下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汉末真龙之睥睨天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