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
“快!”
“快!”
扬州。
被多尔衮恨得咬牙切齿的高第,此时正不停催促着自己负责训练的御林营新兵们,尽快以最大的速度翻越障碍,进而达到迅速运动到指定位置,进行列阵射击的目的。
随着火器在这个时代的大规模应用,许多训练方式也发生了改变。
对步兵的运动作战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步兵能在快速运动中,尽快对对方的步兵或骑兵造成密集射杀。
所以,高第会在自己的新兵进行野外拉练时,不停地催促自己的新兵要速度更快。
与此同时,高第还顶着火红的烈日,亲自来到自己负责的一段防线前沿,督造工事。
“这壕沟不够深,要再挖深点,只要壕沟挖得深,且掩饰的好,建奴的重甲步兵一旦掉落进去,就很难再爬上来,到时候一个普通民夫都能拿长矛将他搠死!”
“记住,一定要挖深点!要挖到见水为止!”
“本帅与建奴对战过,知道怎么对付建奴,你们都别敷衍,只要壕沟挖的够深,汗流的够多,击退建奴时就能少死人!”
高第还在督造工事时,亲自训示起来。
没办法,高第在方玉琛点拨后,已经很清楚,他坏了建奴夺取天下的事,建奴只会对他恨之入骨,而不会再容下他一个普通军镇。
所以,他必须竭尽全力地为朱慈烺击退建奴,进而保住朱慈烺的基业,至少是朱慈烺在南方的半壁江山!
哪怕他自己战死也得替朱慈烺保住,这样才能保住他高家一门几代的富贵。
所以,高第不可能不认真。
“大帅!您让我们挖深些,倒是把饷银发足啊!”
这时,一负责挖壕沟的辅兵壮着胆子问了一句。
高第听后大惊:“什么,你们饷银没发足?!”
“没呢!只发了一半,说是另一半要等到击退建奴后再发。”
这辅兵回道。
“把负责发这些辅兵饷银的高延那混账叫来!”
高延是高第之侄,也是高第麾下部将,也是眼前营造这段工事的士兵上司。
没多久,高延就走了来:“伯父,您有何吩咐?”
高第看着高延,问道:“你扣他们军饷了?”
高延忙解释道:“伯父容禀!侄子原是打算把漂没下来的送去您府上的。”
“来人!把高延斩了!上报兵部,以正军纪。”
高第突然大喝一声。
高延大惊,直接跪了下来:“伯父,您这是为何?”
高第沉着脸看着高延道:“老子要大义灭亲!”
“你小子不学好,竟敢在这节骨眼上克扣军饷,而且是老子再三嘱咐过多次,要严守军纪,你竟然没有听,你要老子告诉你多次,我们高家除了为陛下尽忠,没有别的出路!”
“拖出去!斩了!以儆效尤!”
高第吩咐了一声。
“是!”
高延也就被高第麾下家丁拖了出去。
高延急得大喊:“伯父,饶命啊!我再也不敢了,再也不敢了啊!我只是一时鬼迷心窍啊!”
高第没有改变主意,道:“昔日戚少保杀子正军纪,今日我高第也要杀侄明王法!一切皆是为了国为了能击退鞑虏!”
唰!
没多久,高延的人头就滚落在地。
在场的高第部官兵皆瞠目结舌起来,也都没想到高第会突然这么认真。
高第的部将也都因此在接下来更加守规矩起来,饷银不敢克扣,也更加认真地恪守着军法。
高第的认真,朱慈烺也瞧在了眼里,且每每还在唐通、李守鑅等跟着自己的嫡系将领面前,因此夸赞高第,使得唐通、李守鑅受此刺激,也不得不跟着跟着积极准备着战事。
对于朱慈烺而言,他的御林营各部的确已经算是蓄势待发,只等建奴大军到来,在战略安排与战术准备上皆已妥当。
连老百姓都被发动起来,进行坚壁清野,各处船只全部进入城中,商旅也因此暂时断绝,各处河道也被封锁。
但对于朱慈烺而言,唯一还准备不足的就是粮草。
淮扬一带数百万军民和许多马匹骡子,每天人吃马嚼,带来的粮食早已快消耗完。
而去年南下后,抢在春耕结束前加紧播种的粮种,如今也还没到收获的季节。
另外,马士英在江西、湖广那边也因为招安了数十万人,也很需要粮草,且已经来了好几道催问粮草的章奏。
“再发急递去问问史可法,粮食到了没有!”
“告诉他史可法,半个月之内,他再筹不到粮,朕就令人把他的跪像雕出来,放在太庙里去!”
“就算他自杀谢罪!朕也还是要这样做,总之告诉他,别想用自杀谢罪的方式逃避责任!”
“他只有一条路,那就是筹到粮食!否则,无论他死与不死,朕都会把他的跪像立在孝陵,定他为亡我大明的第一罪人!”
朱慈烺也很急切,在朝堂上于文武百官面前,直接拍了御案,而叱喝起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明太子:开局逼崇祯退位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大明太子:开局逼崇祯退位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