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兵每年需饷四百八十万两。”
“辅兵每年需饷一千二百万两。”
“民兵每年需补贴两百万两。”
“合计一千八百多万两。”
“再加上军械制造、舟船打造,以现在的库银储备是够五年以上的花销的。”
“剩下的还要分别用作抚恤银的储备,与重设驿站以及养驿卒铺兵等的花费。”
首辅范景文也在一旁说了起来。
且接着,他又禀道:“只是将来,要维持大战之需与兵站驿站之用,以及各类军械制造与其他物资采办,就需要朝廷在赋税上有革新才好,不然,难提恢复河山一统之事。”
朱慈烺点点头,道:“只要先让御林营变得兵精粮足,将来赋税改制就也不是什么问题。”
朱慈烺说着就又问道:“只是二十万正兵够用吗?”
“保住江淮以南与荆襄以南乃至控住西南是没问题的,但将来若北伐,还得扩充!”
“因为一旦北伐,光是派驻留守各府县,和保护粮道的兵力,加起来都不是小数字,何况北伐在收复各处城池时,还要保证足够的机动兵马。”
路振飞这时回道。
朱慈烺点点头:“水师也不能忽略,你们给水师定的是多少兵额?”
“三万正兵!本来是定两万的,但担心底下将官吃空饷,就多定了一万。”
李邦华回道。
朱慈烺道:“要严禁吃空饷!”
“传旨,吃空饷一旦被发现,革除封爵!严重者,朕会直接处死!”
“令各监军御史严查吃空饷,内阁会同兵部、五军都督府、刑部、大理寺、都察院拟定出一条关于吃空饷严重程度的对应惩办条例出来,要明确规定吃空饷到什么地步,会直接处死!”
“遵旨!”
虽然,朱慈烺知道,严格做到每一个将领都不吃半份空饷,是不可能的。
但他也还是希望,通过严管的方式,遏制将领们吃空饷的严重程度。
当然,要想不让将领吃空饷,还得在将领们发财的途径上,予以遏制。
按照儒家理学的思想,人之初,性本善,人是可以做到彻底控制私欲,而只存天理良心,也就不会为自己私欲,损害半点的公家利益的。
但朱慈烺不信这个,他相信自己的将领们肯定会有忠心的,但他也相信自己的将领们肯定也有求财之心。
贪财和忠君往往不冲突,会同时表现在一个人身上。
因为历史上的确有很多将领本身贪财,但却是忠诚也颇有指挥能力的名将。
饶是戚继光,不也用自己吃空饷的钱,花重金从江南买了俩千金姬,而给张居正送过美女?
所以,朱慈烺还得想到如何用别的方式,满足自己将领们求富贵之心。
“另外,设养廉银制度,总兵每人养廉银一年两万两或三万两,其余官将以此往下推,督抚等文官也一样,你们兵部和户部议定出来。”
“朕知道,不可能要求将官们严格做到不贪财也不怕死,但朕不希望他们为了贪财影响朝廷恢复河山的大事!”
朱慈烺这时也就吩咐起来。
“陛下!这样只怕会进一步增加朝廷开支!”
“现在还好,将来恐难以为继!”
户部尚书吴麟征回道。
朱慈烺则反问道:“那卿觉得不设养廉银,朝廷就能节省开支了吗?!”
“他们一旦因为俸禄不足,只想着通过吃空饷来发财,那只会让朝廷为拥有充足的兵力,不得不继续增加兵额,进而增加开支!”
“但这样,朝廷一则不清楚自己到底是实际上有多少兵,也会造成武臣中几乎人人都吃空饷。”
“与其如此,还不如把他们的求财之心摆在明面上,以抬高因为富贵不足而想吃空饷的门槛,同时朝廷接下来严办吃空饷的,也算是恩在前,而威在后,不算是不教而诛,也能令其服气!”
“陛下所言固然有理,但此非孔孟之道,实为荀子之道,更非理学之道,而竟照顾人之私欲。”
范景文这时回道。
朱慈烺淡淡一笑:“管他是孔子、孟子还是荀子,只要是圣人先贤说过的道理,都要择其善者而从之,岂能偏信一家?”
“虽然要为政以德,但也不能不燮理阴阳!”
“毕竟,京师跪迎闯贼那次,算是让朕真的意识到,朝廷不能只相信大臣们有做君子的忠心,也得考虑到他们很多时候也会不按照圣人的意思来,做虚伪的小人!”
“以致于,嘴上念着仁义道德,且恨不能亲自为朝廷屠灭所有流寇,但一到流寇真的来了时就又老老实实地跪了下来,说人家是天命所归,而且还反过来斥责自己的旧主。”
说到这里,朱慈烺就看向了范景文:“元辅是与朕亲自见到过,所以,元辅觉得朕真的不该燮理,无论文臣还是武将的私心与公心吗?”
只要朱慈烺拿北京跪迎闯贼的那些公卿大臣说事,范景文等文官就无法反驳。
于是,范景文此时也只能拱手道:“陛下说的是,是臣迂阔了。臣遵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明太子:开局逼崇祯退位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大明太子:开局逼崇祯退位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