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
齐鸣听到他张口就这么来,跟周围人的反应差不多,惊愕居多,随后也近乎是下意识的嘲讽道:“你够黑的啊!真有元青花,你还能摆地摊?”
他这话算是说到了大家心坎上,周围都是摆摊的,也不是都认识,更不是铁板一块。
当即有个看不惯的也站出来道:“就是说啊,也别太心黑了,这位小哥看着不像是小气的人。但你要做的太过,最后别闹个鸡飞蛋打。”
“就是。老陈,你那破碗我还看过,有年头归有年头,但要说元青花就有点拿人当傻子了。”
“老陈,听哥一句话,见好就收。”
被称作老陈的摊主脸一拉,朝着那人些人一扬手,做出驱赶的动作,呵斥道:
“瞎叨叨个啥,又不是你们的东西被砸,这里有你们什么事儿。还有,谁告诉你们我胡说八道了,都告诉你们这是元青花了,还看不出来,只能说你们眼力差!也对,眼力要好,也不至于摆地摊。”
他这通话,打击面有点广,甚至把自己也给骂了进去,地图炮一开,一下子得罪了在场大多数人,一些个不干不净的话也就冒了出来。
这么一来,就有人站到了齐鸣这边。按理说有人支持,齐鸣应该高兴才对,但他脸上却没什么喜色,甚至嘴角抽了抽,一副纠结模样。
因为他用望气术验了验,这老陈还真没瞎说,这件碎了的大碗还真是元青花。
但这个元青花,又非<彼元青花>。
目前凡是提起元青花这三个字,不管是口耳相传,还是文字资料,其实是<至正型元青花>的一种简称。前文提过,元青花的概念其实是国外学者提出。
当时这些国外学者对这些瓷器的称呼是<十四世纪青花类型瓷器>,也不知道是国内哪位翻译鬼才,把这句话翻译成了<至正型元青花>。
再到后头,又被简略成了<元青花>三字,用这称呼代指,从元朝浮梁瓷局在景德镇督造起,到朱元璋早期烧造的一批精品瓷器。
既然是精品,那自然就有日用品,而日用品别说是元代,哪怕是它是宋代,是唐代,那也不值什么钱。
就好像今天大家吃饭用的碗,500年后也是古董,但它肯定也是不值钱的一个道理。
齐鸣自动过滤掉了周围叽叽喳喳的议论声,拿起一块碎瓷片,观察了一番后,随口问道:“你想要多少?”
“我要的不多,5万!”
他这价一出,周围的议论声都小了不少,原本还以为这家伙要狮子大开口,从人身上撕下块肉的,结果就5万,那没事儿了,在这圈子里,5万算钱吗?
一件东西几十万上百万,对他们这些摆摊的来说可能没见过,但就五万,那算是良心价了。
甚至有人都觉得这老陈太厚道,要少了。这种砸坏东西的情况,可比正儿八经做生意要方便的多。
做生意还会碰上讨价还价的,但这都坏了,那只要不是漫天要价,到最后还不是卖家说了算。
而齐鸣,对这价钱就有点意见了。他是不差钱,也愿意花点钱,免掉些无意义的麻烦,但不想当个纯纯的大冤种。
他把手上的瓷片递给那陈姓摊主,淡淡道。
“我眼力有限,这大碗能不能到元,我看不出来。
不过你看这断口,只要眼睛不瞎也能看到,这瓷胎一点都不紧实,松的跟马蜂窝一样。还有这画工,这东西的评价太唯心,我就算说坏,你也不会承认。
但这青花料总做不得假,颜色黯淡也就算了,晕散的也太厉害了,人脸都快糊成一团了。
说白了,这就是个不知道什么年代的民窑,还是民窑里的下等货。这种东西,你能卖5万?5千有人要,你都该烧高香了吧。”
他这一通话,有理有据,有几人暗暗点头。从那件蒙造皮子活上,大家就知道齐鸣不是什么外行人,但没想到瓷器上也这么精通。
但任凭齐鸣舌绽莲花,那陈姓摊主两手一摊,一脸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惫懒样子,道:
“你说的挺有道理,但这东西,我来价就不低。而且,我之前虽然没卖掉,但一直是开价5万,你要不信,可以问问他们。”
老陈一指人群里的一个瘦高个儿,道:“小刘,我说的对不对?我是不是就照着这价在卖?还有耗子,你也给我作个证。”
“没错!当时有人出到了4万8,老陈都没舍得卖。”
“对!帅哥,我认识你这手表,百达翡丽的,少说30多万。5万又不贵,谁让你倒霉碰坏了人家东西呢?
就当破财消灾,还能长点记性,以后走路就不会走神了。”
老陈摆摊多年,也认识不少人,这种时候能被点到名的,那铁定是跟他关系好的,自然是会帮着他说话。
而且一行有一行的规矩,只要事情成了,他俩回头也能分润到些许好处费,反正就几句话的事情,又能赚人情,又能获利,自然愿意帮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鉴宝麒麟子:从捡漏东坡砚开始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鉴宝麒麟子:从捡漏东坡砚开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