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告中外,咸使闻知!”
办完杨侑册封这件事,广皇帝开始嘉奖慰劳众位功臣,特别是在二次东征中、剿灭杨玄感事件、剿灭全国叛乱事件中的功臣。
这一次,广皇帝非常大度!
将第一次东征中免掉官位勋爵的那些人,一个个恢复原来的官位和勋爵。
特别是对卫玄、樊子盖、杨子灿、贺娄皎、尧君素、杨智积、李靖等,奖赏有加。
年底的时候,广皇帝驾幸高阳,征卫玄面圣。
他在大力夸赞卫玄是社稷之臣的同时,下诏升任他为右光禄大夫。
赐给卫玄良田、宅第,财物数万,并让卫玄返回长安继续镇守西京。
卫玄返回前。隋炀帝与对卫玄进行了一番深谈,说:
“函谷关以西,朕就全部委托给你了。汝安,国安;汝危,国家危矣!”
“从现在开始,卿出入,须有武卫;卿坐卧,应加防备。”
“朕特赐一千骁果,为汝侍从。”
卫文升感激涕零,受之。
与此同时,卫玄和樊子盖一起,正式受赐玉麒麟符节,替代铜兽符节。
二人所受荣光,令朝廷上下向往之。
不日,广皇帝又下诏。
同意襄平郡郡守、上柱国、襄国公杨继勇所奏请《请继续流民实辽东西边策》。
诏书指出,自大业九年十月起,至大业十一年十月止,使当地郡州县府衙招募造册,发全国各地水旱灾民、不论男女青壮妇孺老幼者,往辽东辽西落户为民。
数量以四百万以上五百万以下人为限,由辽西、辽东郡自承车船运辎,迁往辽东辽西诸府。
沿途郡、州、府、县,及河道关防,予以通行、方便为令。
为了鼓励襄平郡主动解决国家危困之举,广皇帝还贴心地送上各种优惠政策。
比如选官、税赋、驻军、人才、资源等方面,增加的增加,减免的减免,优惠的优惠。
尽管如此,朝堂之中,对大屋作杨继勇的冒进之举,并不看好,但也很少出言反对。
不说私人关系,单是从目前大隋的局势来看,杨继勇这是替大隋扛下天大的麻烦。
流民,不就是乱匪之源吗?
现在明眼人都能看见,这天下到处是火星子。
可是,这一捆捆能引起大火的干柴,全部和部分突然抽走,到了万里之外的大东北,这还能燃烧起来吗?
可是,到了大东北,火就不会烧起来?
说到地广人稀,所有去过高句丽打过仗的人都知道,那东北地,就是塞进去几千万人口,也不见得会有什么动静。
另外,现在的大隋内地,实在是人有点多!
人多了,一旦有灾祸,那就造反的多了!
“好吧,我们都赞成,多送点人过去!”
“可怜的杨继勇,真是忠臣,也是个憨憨啊!”
……
群臣们大都如是之想,连看大屋作的儿子杨子灿的眼神,也是怪怪的!
全是一副悲悯的眼神!
阿布在担任东宫少保的同时,还获得了两个身份。
一个是兵部实职,成为兵部右侍郎。
左侍郎斛斯政的叛逃,让左位现在空缺。
兵部尚书段文振,早在第一次东征的路上去世,这尚书一职一直空缺。
那期间,兵部的所有事物,都由兵部左侍郎斛斯政全力支撑。
唉!
本来,斛斯政只要熬过二次东征和杨玄感之乱,马上就能转正尚书之职。
可惜,他走上了一条投敌叛国、勾结反贼的不归路!
如此,兵部无主事之官。
可是兵部这样的要害部门,也不能就这样一直缺着主官啊!
不过现在到处闹匪,懂点兵事、且有合适品阶的,要么需要镇守一方,要么就是带兵剿匪。
再加上最近轰轰烈烈的杨玄感连坐运动,搞得好多看着合适的官员,一个个丢职入狱,这朝廷上下,真还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才!
这时候,杨侑、卫玄、贺娄皎、尧君素、杨智积、宇文述等人,一致推荐了杨子灿。
广皇帝刚听了,本来非常不赞成。
这孩子,太年轻了,就这么大年纪,能有多大学问和能耐?
即使有,那也是拔苗助长!
可内候官难辛的一席私密报告,终于打动了广皇帝。
至于是什么样的一番话,除了他君臣二人,谁也都不知道。
反正,正三品的皇太孙——等同于皇太子杨侑的太子少保杨子灿,出任了正四品下的兵部右侍郎。
实职,高配!
论品级,和尚书一样,都是正三品。
而太子少保,只算是个虚职虚衔,就是听起来好听,只相当于高阶位勋爵身份。
阿布虽然是太子太保的助手,也负责杨侑的“体”育和个人安全,但实际上并没有多少具体的实事。
东宫的左右十率,数量加起来和当初的六率差不太多。
在广皇帝居中当家的时候,过多的参与皇太孙卫率具体事务之中,对阿布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且隋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且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