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三,阴。
春雨贵如油,尤其是对于近年来雨水愈发稀少的京师而言。似今日这般淅淅沥沥的细雨十分难得。
许多稚子幼童皆是不顾家中长辈的厉呵,跑到了街上肆意玩耍。
不过这阴雨天气,终究是不适合出门,故而街上往来的百姓比往日稀少许多,城中的茶楼酒肆生意也是较之往日冷清不少。
人人都愿意待在更为舒适的家中,享受难得的闲暇时光。
...
...
巳时二刻(上午十点),交泰殿内一片漆黑,门窗紧闭,只有殿外的风雨声不时传来,倒是显得颇为静谧。
\"来人,掌灯。\"
一道有些慵懒的声音突然在此间大殿响起,打破了此间的宁静。
片刻之后,殿内猛然亮起了昏暗的宫灯。
借着有些昏暗的灯光可以看出,殿内深处的龙塌上似有一名身着明黄色睡衣的男子正坐在床沿上。
\"陛下,您醒了?\"
许是察觉到了枕边人的动静,床榻之上的一名容貌艳丽的佳人也从睡梦中醒来,并慵懒的朝着自己的丈夫说道。
\"嗯,你们二人再多睡会吧,昨晚累坏了吧。\"
似乎是想起了昨晚的疯狂,朱由校自嘴角闪过一抹笑容,眼神暧昧的冲着刚刚醒来的纯妃眨了眨眼睛。
\"只要陛下开心就好。\"
闻听此话,纯妃白皙的面容上顿时升起了一抹羞红,不过她还是强压住心中的羞愧,故作镇定的冲着朱由校说道。
\"呵,朕当然开心了。\"
\"行了,你们再睡会吧。朕晚上再来看你们..\"
言罢,朱由校大手一挥,在一直双眼紧闭,闷声装睡的良妃身上作祟了一把,使得良妃惊呼一声,一张俏脸上同样闪过些许羞红。
又是大笑一声,朱由校毫不留恋的起身,任由身后的小太监们伺候其更衣。
司礼监秉笔也在不知不觉间踏进了此间宫殿,恭谨的立于一旁,不发一言。
朱由校见状,瞳孔一缩,没有多说什么。
...
\"大伴,出什么事了?\"
待到朱由校回到自己的乾清宫暖阁之后,方才不紧不慢的肃声问道。
数年的相处下来,他与王安早已形成了一种无声的默契,若无要紧的事情,这位司礼监秉笔定然不会在寝宫外面候着自己。
而一旦有要事发生,也只有这位司礼监秉笔有资格叫醒自己。
刚刚的情况,分明是司礼监秉笔准备进殿禀事,却恰好赶上自己苏醒,故而便省去了唤起的步骤。
\"皇上,辽东经略熊大人的奏本。\"
\"走的是六百里加急。\"
王安面色恭敬的将手中的奏本递给了案牍之后的朱由校,之后似乎是怕朱由校意识不到事情的紧急性,故而强调了一句六百里加急。
果不其然,此话一出,朱由校的面色便是一凛。
眼中浮现起丝丝惊疑,难道辽东又出事了?老酋努尔哈赤不甘受辱,倾巢而出了?
深吸了一口气,强压住心中的惊惧,朱由校缓缓打开了手中的奏本。
只是一眼,便令得朱由校面色为之一沉,胸口些微起伏。
见此情况,司礼监秉笔眼中也是升起一抹忧虑,看来果然出事了。
这辽东,怎么就不能消停一会呢?
片刻之后,朱由校将手中的奏本缓缓放在面前的案牍上,手指轻轻地叩击着,双眼微眯,不知作何想法。
\"陛下,可是辽东又出事了?\"
见朱由校迟迟沉默不语,王安的一颗心早已跌入谷底,不由得大着胆子,小心翼翼的问道。
\"辽东倒是无碍..\"
朱由校微微摇了摇头,不过还未等王安喘息片刻,接下来的一句话便令得司礼监秉笔脸色煞白,身体颤抖。
\"京师恐怕是要出事了..\"
天子目光如炬,眼神盯着窗边,紧盯着辽东方向,似乎能一眼瞬间。
女真人或许会联合蒙古人借道蒙古,翻越燕山山脉,直奔京师吗?倒是好大的魄力。
大明以武立国,刚强硬两百余年,不和亲,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若是放在鼎盛时期,闻听此事,恐怕不等女真人打来,便会先行出兵,将内忧外患一并剿灭。
可是以眼下的情形,朝廷却是无力主动兴兵了。
\"陛下,可是女真人要打来了?应当即刻下诏勤王啊,我大明拥兵百万,定然能护得京师周全。\"
司礼监秉笔像是真的被吓到了,见朱由校没有了下文,不由得语气有些慌张的向朱由校说道。
虽说几十年前,蒙古人也曾率兵打到北京城下,后来也落了个狼狈收兵,无功而返的下场。
但眼下大明的情况,远远无法与昔年相比。
嘉靖年间,明廷国力还算强盛,国库充盈,边镇卫所也没有太过废弛,军队战斗力尚在。
可是现在的大明,除了辽东尚有十数万精兵之外,可还有一支能战的军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朕,木匠皇帝?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朕,木匠皇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