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对书友们道歉,昨日一章写的不好,尤其收尾,我重新写了一下,情节略有变化,请书友们再看一遍,非常抱歉。
另外,以前章节我有的也会再改,不过大多是改错别字与病句,不会改剧情,与前后章节剧情仍然连贯。)
……
“又有,又有大食兵渡河向碎叶镇去了。”就在刘琦不得不坐在桌后装模作样地考虑正事、实则心里琢磨夜晚如何如何时,在洁山城南面城墙上,不时有士卒叫喊道。
“卓大哥,你说大食军到底是不是败了?”看着城外不远处渡口正在排队上船的大食兵,迪马什忽然侧头问火长道。
大约从三日前开始,有大食兵从东面谷口来到洁山城下的军营。这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最初听到城外响动时,值守城头的士卒为了节约体力甚至都没起来看。
但另几队士卒来到城头要替换他们时随意的向城外张望几眼,忽然见到衣着破烂,手里似乎也没拿着武器的大食骑兵正排队进入军营;虽看不清面容,但他们能感受到这些人身上都散发着惊魂未定的气息。
瞧见这一幕,立刻有人下城头回去禀报李白与牛牟等将领。李白等人得知此事后,立刻赶来城头,看了一会儿互相又讨论一番,认为这些大食骑兵是被大唐骑兵打败后一路溃败到这里。
得出这个结论后,众将领对他们失去兴趣,又下城头该做啥做啥去了。骑兵不比步军,移动范围广大,都护派骑兵从谷口丘陵北面绕到谷口以西很正常;但仅凭骑兵是不可能解洁山城之围的,并不值得他们多关注。对他们来说,尽量减少体力消耗、节约所剩无几的粮食与越挖越少的野菜更要紧。
可事情很快又发生变化。随后两日,陆陆续续有大食兵从东面来到城外军营,而且所有人刚刚抵达时都狼狈不堪;渐渐不只有骑兵,步军士卒也出现了。
得知步军士卒出现的消息,李白与牛牟再次来到城头,瞧着分明已经变成溃兵、总数有数千人、自西面跑来的大食步军,二人对视一眼,心里不由得萌生一个想法:‘是不是大食军在谷口被唐军打败了?’除了遭到大败仗,没有其他理由能解释为啥会出现数千溃败步军。
这个想法完全符合他们眼睛所看到的一切,但又完全不符合他们的常识。根据上次杀掉大食使者吃肉时得到的消息,此时唐食两军在谷口开战还不到一月,而且两军中间相隔绵延二三十里的丘陵与沿河道路,大食将领也绝非无能之辈,岂会这样快被击败?须知,两军之前在喔鹿州城的交战可是超过半年,谷口之战持续的时间应当更长才对。
但眼前见到的一切不是假的,阿齐兹也没必要对他们故弄玄虚。李白与牛牟商量一会儿,虽仍决定按兵不动,但增加东城头与南城头守兵,而且命守兵时刻注意大食军动向,事无巨细全部奏报。
这一日,轮到迪马什所在的队值守南城头。所有士卒都用木头做了椅子,自己紧贴垛口坐在椅子上观察城外。他们注意到今日有大食兵要渡河去往南岸,心里越来越觉得军中流传的李教官与牛都督对大食军在谷口战败的想法十分正确,都变得兴奋起来,即使会消耗力气也不时大呼小叫;迪马什也出言询问火长卓晋军。
“我打了六七年仗,前几日来到城外军营的大食兵一定是打了败仗的溃兵,假的不可能瞒过我;这些溃兵又都是步军,人数也足有数千人,至少得有两三万大食军被我军击溃。
但是没道理呀,大食军怎会这么快就败了。”说完那番话,卓晋军却又喃喃说道。他投军后从没见过一心防守又有地利、战力不弱于敌方、将领也不白痴的军队会这样快战败。
“看来大食军是真的败了!”迪马什却变得更加高兴,叫了一句又道:“至于为啥这样快战败,也没啥有没有道理的。三国评书里不是经常有两军对峙,兵少一方反而很快打败兵多一方的事么。”
“那也是少数。相持数月决出胜负才正常。”卓晋军随口说道。
“或许在谷口发生了少数情形呢。”
“就算如此,咱们现在能做啥?”卓晋军彻底从思绪中摆脱出来,对迪马什道:“咱们现在人不少还有四千多,但每日都吃不到多少东西,身上一点力气都没有。不要说东面的唐军还没来到城下,就算他们来了,咱们又能做啥?出城接应他们?”
听到这番话,迪马什不说话了。他当然清楚现在的情形,几乎人人瘦的皮包骨头,手上的力气只能勉强拎起长矛,根本无力投出去,若打开城门派兵出城接应赶来的己方军队,只要有一百个脑子还清醒的大食兵,城池必定被夺取,他们不可能挡得住。
所以就算大食军惨败向西溃逃、大军即将赶来,他们也啥都做不了,只能等着被解救。
“要是这样,李教官为啥安排咱们在城头看大食军营?”过了一会儿,迪马什忽然想到这个问题,又问道。既然他们啥都做不了,坐在城头上也完全没有意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唐的旗帜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大唐的旗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