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里,他昂然起身,目光盯着军营中的香炉,澹澹道:“为父不蠢,也不愚,只要攻下了许昌,与洛阳相持,召忠义之士,以道统御之,共讨国贼。难道他父子三人,温县最尔小族,论功论德论言,哪轮得到他窥视神器?我意已决,勿再多言。”
王广听到父亲所言,都是无意义的空泛大道理,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举措,心中便存了三分悲哀,可毕竟是父子,便是千难万险,也不过是生则同食,死则同穴。
他叹气道:“父亲要怎样做,我一切听你的。”
王凌拍了拍儿子的肩膀,温声道:“放心好了,我们又非赤手空拳,而是有数万精兵在手,天下莫能与之抗衡。”
王凌此时手握五万大军,又常年督东南四州,旧部无数,与令狐愚联手两州并举,兖州跟扬州境内,守将或念旧情,或惧其威,大多不敢如何抵抗,更有不少投奔其中的官吏。
而两人的计划也极为可行,从淮河一路打至黄河,司马师镇守洛阳,固然有着大量的人马,可他决不敢从长安抽调过多的兵马,西线战场上的蜀国可不是吃素的。
王凌也已听说了毋丘俭兵败身死,司马懿回军的消息,要这一期间把许昌给拿下,即便不能把洛阳给捣了,起码也能跟赶回来的司马懿分庭抗礼。
令狐愚道:“舅舅,诸葛诞尚在合肥,就在我们的后方,寿春唯恐有忧。”
这里不得不忧的是,诸葛诞是极善用兵之人,又跟司马氏是儿女亲家,于情于理都极有可能参与此战。
王凌笑道:“不会的,诸葛诞决不会从合肥追过来的,吴国二十万大军即将北伐,合肥首当其冲,他若是撤开了脚步,就有失陷的祸端。这一点,我明白,诸葛诞明白,司马师更加明白,所以是决不会妄动合肥兵马的。”
“但愿如此。”
令狐愚松了一口气,只要寿春的后方稳住,就没什么后顾之忧,皱眉道:“不过诸葛诞数千人马,要想抵挡吴国的二十万大军,只怕也是要败。”
王凌笑道:“等形势顺利,我等攻占许昌,以楚王之威号令四海,剿灭了司马氏再行收复失地——况且,老夫也不认为孙权能拿下合肥重镇。”
说到这里,手指轻捻,细细推算:“司马懿带走了十万大军一时在卢龙道回不来。洛阳兵马所剩不多,司马师又要绕道援合肥,又要阻挡我们,又不能大举征调长安的人马,依我看双方兵力,最多旗鼓相当。”
令狐愚精神一振,道:“我已备好了车马,三日后即可出兵。”
——
与此同时,蜀汉方面,刘禅在得知了魏国的各种消息,以及公孙修南下,王凌拥立新君,吴国也准备大举伐吴,登时露出了喜色,说道:“此番魏国焦头烂额,吴国伐合肥,正是出兵之际啊。”
一直以来,从孙刘联盟,再到如今的吴蜀联盟,除了孙权偷袭关羽的那回,双方几乎都很有默契的保持了共同出兵的习惯。
吴国伐魏,蜀国也会响应出兵,同样的蜀国要出兵了,吴国也会意思一下子。
在历史上司马昭灭蜀之际,邓艾、钟会两路大军西进,尤其是邓艾的偷渡阴平这一招神来之笔,蜀国向吴国求援,吴国也是迅速出兵支援,唯恐西边的老战友给挂了。
可惜的是,刘禅九月向吴国请求支援,十月就在惊恐中向邓艾投降,以古代的行军速度吴国根本不够时间。
面对刘禅的意思,蒋琬、费祎、姜维都是心领神会,这是一个极其难得的机会,王凌准备进军许昌,威胁洛阳,司马师势必从长安调派人马。
姜维不由得握紧了拳头,心中升起几分激动之意,连忙道:“陛下,燕王果然没有骗人,他这一率先引兵南下,引发了魏国的两场内乱,还调走了禁军主力,现在趁机出兵陇西,一是有夺下陇西,切断雍、凉,二是我等多出一份力,吴国跟燕国也能分担走大量的军事压力。”
刘禅笑道:“此番出兵陇西,若是由伯约亲往可好?”
姜维精神一振,避而拜道:“臣肝脑涂地,也要位陛下夺陇西!”
“伯约有此壮志,当继承武侯的遗志。”
刘禅勉强一笑,北伐对蜀国来说,既是政治正确,又是形势所迫。蜀国立国于四川盆地,对敌军来说是易守难攻的天堑,对蜀国君臣来说,便好似一座牢狱,既抵挡了敌军的进攻,也阻碍了自己出去的难处。
若不思自救,早晚被灭。
刘禅不由得想起了诸葛亮,霎时间眼角有些湿润,泪光盈盈。他自从登基初始,相父就以托孤大臣的身份主事蜀国,凡是农事兵事政事,相父都一应揽包,事无巨细。
相父在世的时候,感觉并没有什么变化,直到相父去世,才明白治理蜀国之难,守业之艰辛。
蜀汉群臣瞧见刘禅落泪,均是大惊失色,连忙全部跪拜于地,不敢抬头,生怕见了陛下的失态。
群臣都明白诸葛亮对陛下意味着什么,陛下的性情温和,为政以宽,与先帝相类。可就是这样的贤君,曾在武侯死后处死了说他坏话的李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三国新势力:辽东我称王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三国新势力:辽东我称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