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下的诸葛恪浑身一震,抬起头来,领旨道:“是!”
公孙修的这一场准备看似快,实则耗费了将近三个月的时间,才分别把蜀国的使者与吴国的使者邀请至辽东。
吴国的代表诸葛恪是老熟人了,公孙修当年就曾见过,并与他联手对抗司马懿,只不过中途给他祸水东引了,吴军跟魏军厮杀一阵,自个儿悄然脱身。
因为此事也没少被吴国所诟病。
想到这里,公孙修突然就理解了孙权背刺关羽的小人行径。
出于政治目的很少谈论对错,只谈论利益的瓜分,大局观则不过是先保身家性命之后的抉择,而非首选跟必选。
蜀国的使者名单,却令得公孙修心中大震,因为他看到了“姜维”二字,不禁抚掌笑道:“没想到刘禅竟然派了姜伯约前来,当真是难得,天助我也。”
邓艾一愣,他也听过姜维的名字,皱眉道:“此人是降将,本是魏国人,因为蜀魏交战,形势所迫不得已投降了诸葛亮。此人官任征西大将军,在蜀国群臣中,职位并未进入中枢,蜀国内部的各大派系对其多有抵触。派了这么一个降将来,恐怕蜀主也对此番会盟没什么信心。”
公孙修倒是不以为意,毕竟现在的姜维确实是在蜀汉境内算不得太高,可这并不妨碍此人的能力。
蜀汉四大轮流上台的丞相中,除诸葛亮以外,后续三位对北伐都没什么建树。
蒋琬执政期间采取的策略一是制造战船顺水而下攻打魏兴、上庸二郡,二是逐渐蚕食,派遣姜维多次袭扰西北凉州之地。经历了六年收效不太显着的对峙之后,老家伙身体也抗不住,估摸着位置也快要传给费祎了。
姜维作为降将出身,不被重视也是常态,公孙修却对此人欣赏不已,解释道:“姜维虽是降将,却是蜀汉的忠臣,却是难得的人才,此人若是被蜀汉授予北伐的重任,则必是虎狼之师。”
邓艾愕然不已。
公孙修心中好笑,暗想:“说来姜维一生所碰到的最强劲对手,应当是属邓艾了。”
按照历史上的发展邓艾是魏将,现如今阴差阳错地成了燕国大将军,两人也不知这一时代有无机会一战。
七日后,蜀国使臣终于抵达襄平,吴国使臣走水路较近,已在襄平下榻了两日。
燕王宫内,公孙修亲自表示欢迎,于宫中迎接以姜维为首的蜀汉使臣团。
公孙修居于上座,很快便见大殿门口人影绰绰,一行十余人走了进来,为首的男子大约四十岁左右,相貌英气勃发,正气凛然而生威,给人不怒自威之慨。只见他走至近前,向公孙修行礼道:“汉臣姜维参见燕王。”
公孙修在他脸上扫了几眼,心中不由得大悦,暗想这就是姜维啊,果然不同凡响。在他心目中,整个三国能让他敬佩又充满魅力的,不过曹操、刘备、诸葛亮、姜维四人。前三人自不必说,早已相继离世,唯一尚在人世,又正当年富力强的就只有姜维一人了。
公孙修见到他才有一种从《三国志》走进了《三国演义》的切换,曾有人评价三国若是没有上述四人,跟其他历史阶段的军阀混战也没什么区别。
他微笑道:“请起,素闻汉主命伯约前来会谈,孤甚觉蓬荜生辉。”
姜维脸上露出诧异之色,没想到燕王如此客气,他脸上一愕,随即神色如常地道:“燕王言重了,维不过是小臣而已。”
公孙修笑道:“天水姜伯约,孤早已是如雷贯耳,如今一见,大慰平生。贵国诸葛武侯更是缘悭一面,只可惜孤不能亲眼见到。”
姜维听到他提及诸葛亮,又对其赞誉有加,不由得先存了三分好感,拱手道:“诸葛武侯若知世间有燕王如此风采之人,也必欣喜。”
两人坐下来就是一番寒暄,姜维各方面的礼节不卑不亢,虽说蜀汉是魏蜀吴中最弱的一方,却并不逊色。
姜维命人呈上来三十口大箱,温声道:“燕王,这是从蜀中带来的上乘蜀锦,是我们陛下专门送给燕王的礼物。”
蜀锦作为蜀汉的第一大紧俏品,可谓是天下都垂涎三尺的奢饰品,吴、魏二国的皇帝、王公、大臣都喜爱得不得了,即便是敌对势力,双方也争着要蜀锦。
公孙修命人端上来一薄蜀锦,伸手一摸,细滑顺畅,不禁为之欣喜,感慨道:“素闻蜀锦天下知名,孤宫中虽也有不少蜀锦,可却是连过三手,才卖至辽东,价格已贵了不知多少。”
姜维点了点头,解释道:“燕国在东,我汉在西,二国相据数千里,魏国与我等交恶,不直接购买,都是暗地里交易。燕王购置的蜀锦,应当是从成都走水路运到江州,再从江州沿三峡东下,运到东吴的江陵、夏口、建邺等地,再由商贾卖给燕王。”
公孙修心想这一路上辗转而来,其中的运费、商人转手的利润都是成倍式地往上加,自然是越卖越贵。他皱眉道:“这蜀锦是个好东西,魏国与贵国交恶,若是想要蜀锦,当如何购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三国新势力:辽东我称王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三国新势力:辽东我称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