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这次进京,有着明确的目标。
那就是,得到天子的重用。
确实是有点一厢情愿了!
也许李白觉得,他自己如此的才华横溢,天子理所当然的就会重用他。
虽然它仅仅只是一介布衣,但是他的妻子许氏,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前宰相的孙女。
正是有着这一层关系,所以初临帝都的李白,非常的自信。
李白确实通过这层关系,接触到了一些朝堂之上的上层人士。
最终通过玉真公主的牵线搭桥,见到了玄宗李隆基。
只不过,李隆基终究还是没有重用他,只是给了他一个翰林供奉的职位。
供奉官,说到底还是属于弄臣!
武则天当政时的控鹤监,那里边的文人就叫做供奉。
可想而知,李白这个供奉官,其实说白了,只不过就是一个文学侍从的角色而已。
这个角色,若是苦心经营,其实也能够大放异彩。丁昊不就是例子吗?当初起步之时,不也就是个供奉吗?
正应了那句话了,性格决定命运!
以李白那放荡不羁的狂傲性格,可想而知,他其实并不适合混guan场。
混guan场的人一般都能屈能伸,有时候甚至压根就不把自己当人!天生傲骨的李白,确实不适合!
李白的性格实在是太过于狂傲了,玄宗李隆基召他为宠妃杨贵妃即兴赋诗,他竟然令高力士为他脱靴。
高力士,那可是玄宗身边的红人啊!虽然是一个宦官,但人家好歹也是大将军呀!
尽管高力士还是低声下气的为李白脱了靴子,可是可想而知,这个权宦肯定是记恨上他了呀!毕竟这也算是一种折辱!
再加上口蜜腹剑的宰相李林甫,李白不经意间为自己树下的强敌,着实不少啊!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不仅仅是性格孤傲的问题,嗜酒如命,天子李隆基派人相召,他都不上船,还说他自己是酒中仙,如此性格,如此态度,玄宗李隆基怎么可能重用?
大佬们用人,其实最看重的并不是才能,而是态度!
李白这样,当然能够算作态度不端正了!
自然不可能得到重用,这就是性格决定命运。
不得已之下,李白只能采取下策:去终南山隐居,骐骥着能够走那条终南捷径。
只不过结果,很令他失望。
终南山的隐居生活,除了无尽的寂寞空虚冷,啥球都没有啊!
“丹徒布衣者,慷慨未可量。”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长相思,摧心肝”。
这就是李白那段时间心境的真实写照。
李白的人生之路,最终也只能归于平凡。
“使环区大定,海县清一,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定,然后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州,不足为难矣。”
意思是,迫不得已只能接受平凡,平凡与平淡才是生活的真谛。
也许直到此时,李白才发现,现实与想象之间的差距吧!
“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
“咸阳市中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
“古来圣贤皆死尽,唯有饮者留其名。”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确实,这些诗句越是潇洒,越是无所谓,读起来越让人感到伤感与无奈。
可是丁昊知道,这些诗句读起来虽然洒脱,但那未尝又不是一种无奈?
放荡不羁如李白,最终也不得不屈服于命运,用这些自欺欺人的话来麻木自己。
回顾了李白的一生,丁昊还是决定,得帮李白拿到一个合理的身份。
不管他日后的仕途顺不顺,就算是用这种行为来向偶像致敬吧!
接下来,便是开元五年的会试。
丁昊由于认真用心的品读了孟浩然的行卷,已经对他诗文的风格多少有了一定的了解。
故而,这一次,孟浩然并未像历史上那般,名落孙三。
张榜之时,孟浩然高中会试第五名。
殿试之后,孟浩然更是再进一步,非常幸运地成为了这一科的探花郎。
孟浩然的命运彻底改变了,丁昊便开始着手核实李白的族籍。
办理此事,自然绕不开宗正寺。
宗正寺与太常寺,太仆寺,司农寺一样,属于九寺之一。
长官皆为寺卿,乃是朝廷“三省六部九卿”之中的九卿之一。
与丁昊当初担任的寺农寺卿一样,皆是从三品的官职。
宗正寺的职能便是,管理皇室宗亲事务,“掌皇家九族六亲之属籍,以别昭穆之序,纪亲疏之列”。
凡李姓皇室,不论地位高低,与当今皇帝血缘亲疏如何,都在其管理的权限之内。
李姓皇室凡生育子女,都要及时申报宗正寺,以便其编入谱牒之中。
凡皇室宗亲应封爵者,子孙应袭封者,都要由宗正寺编制成册,及时报送吏部司封司予以封授。
凡举行大祭祀、册命、朝会之礼,皇室宗亲应陪位并参与者,也要由其造册分别亲疏,报送相关部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神笔从项羽始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神笔从项羽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