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有了可以制衡左良玉的底牌,今后也能不断的差遣左良玉进攻。
吴国俊倒是无所谓,大大咧咧的坐在一旁,面带笑意。
要不是自家大帅要他来一遭,他才懒得到湖广帮助杨嗣昌呢。
这个废物,原来在朝堂的时候振振有词,怎么到了地方围剿流寇,屁都没成功一次?
像这种深得大明皇帝信任,却没本事的人当真是“自家大帅”的好帮手。
可现在大帅要求的是让他驱赶张献忠前往江西、福建等地去扰乱士绅的根基,结果连这点事都干不好。
当然此时的吴国俊依旧在吹捧着杨嗣昌,颇得陛下信任之类的。
希望咱们两个相互合作,尽快的绞杀贼寇。
杨嗣昌对于眼前这位悍将,也是早有耳闻,深知陛下对自己的宠信。
否则不会在洪承畴领兵出关的机会,把抵御锤匪前线的大将轻易往湖广等地增援他。
就算是陛下与锤匪贺今朝之间达成了秘密协议,但该防范的也得防范起来。
作为吴国俊这支增援军队的“实际策划者”吉珪,则是坐在一旁捏着胡须沉默不语。
他观摩着在场的军将,对于杨嗣昌多有不屑,倒是对吴国俊颇为忌惮。
毕竟吴国俊就是他们的榜样。
谁不想拿到一个爵位,还深受皇帝的宠信?
待到面见杨嗣昌结束后,左良玉邀请吴国俊前去吃饭。
毕竟他们二人同在卢象升麾下效力过,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要我说,杨督师根本就没法与卢督师相提并论。”左良玉丝毫不给杨嗣昌的面子:
“据我所知,卢督师之所以战死,责任全都在当时的兵部尚书头上。”
吴国俊倒是颇为赞同,毕竟卢象升这个人还是挺能鼓舞士卒,以及各种屯田聚拢人心,生生让崇祯以及杨嗣昌二人给坑死。
若是自己没有靠着贺大帅一步一步走到现在,想必他也在被斩杀的那“三十六人”里了。
看着吴国俊点头,左良玉心中大喜,倒是连连大倒苦水。
他原本以为杨嗣昌是有些本事在身上的,谁承想真是一点本事都没有点在指挥上。
经历过熊文灿的胡乱指挥,让他损失惨重,心想着杨嗣昌定能向卢象升一样领着他一步一步往上爬,不说像吴国俊一样封侯,可是混个伯爵也差不多吧?
毕竟杨嗣昌深受皇帝的宠信,从开始他也是服从杨嗣昌的调令。
结果杨嗣昌一下子就现了原形,没点判断敌情以及指挥的经验在身上,还听不得别人的劝告。
左良玉这才狠了心不听他的调令,打的张献忠狼狈逃窜,几乎身死。
要不是徐以显给张献忠出主意,左良玉真能把张献忠给抓住。
但这一次是违背杨嗣昌的命令才取得大胜,就算抓住了张献忠,他能给报功吗?
幸亏左良玉觉得庆幸,放走了张献忠。
就这样,皇帝还把此次大功硬生生安在杨嗣昌的头上。
吉珪倒是觉得左良玉是一个老兵油子了,不甘心被杨嗣昌这样的废物指挥。
倒是可以拉他一把,打了张献忠,再去驱赶一下李自成。
反正来都来了,搂草打兔子呗。
吴国俊接到吉珪的眼神示意,举起酒杯道:
“你我兄弟皆是武人,想要靠着手中的刀枪建立功勋,奈何上官皆是文官,不通军事。
到时候舍命拼搏的是你我,战败了都是你我的责任,打赢了全都是他们的功劳。
要不是我吴国俊运气好一点,早就被那些督师给扔进诏狱或者拉到菜市口顶罪了。”
这番话说的左良玉极为认同。
所以他才早就看透了大明职场的生存之道,只要自己实力雄厚,随着大明的实力越来越下降,皇帝都得哄着我。
就算是杨嗣昌又算得了什么?
左良玉见与吴国俊达成了统一阵线,连连饮酒。
“靖辽侯,你的一番话说道我的心里去了。”左良玉擦擦自己胡须上的酒渍道:
“我在观音岩战役后,也因兵力不足等待杨督师增援,但他得知我不听他的指挥打了胜仗之后,为了避免我扩大战果,拖了许久时间才率兵赶来支援,尽管我围困张献忠有一段时间了。”
吉珪却是听出来左良玉话里的意思,抓不住张献忠不是他故意放炮的,而是像主公说的“直接原地摆烂”。
纵然是朝廷也说不出什么责问的话来。
反正我仗打赢了,是督师他没有及时领兵支援。
责任全都在“杨嗣昌”。
“今后若遇到战事,你我二人合力出击。”吴国俊也是晓得左良玉宴请的缘由:“至于杨督师就让他在后方好好养病,决胜千里之外得了。”
“好好好。”
左良玉大喜,能因功封爵的人在崇祯朝,吴国俊还是头一个。
有他这种战力在,左良玉心中也更加踏实。
双方连连劝酒,待到皆是有些醉了,各自退去。
左良玉送给了吴国俊一小箱子见面礼,也不算多,些许金子和珠宝。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从驿卒开始当皇帝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从驿卒开始当皇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