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还是明府招了人来,搀扶着自己进了衙门里头,主簿才反应过来。
看着黑洞洞的衙门里,主簿的甩甩手冷哼了一声:“顽固!一辈子就是个小官!”
低低的咒骂了一句,主簿便甩手离开了衙门。
反正,方才明府都说了,大家伙想做什么便去做就行了。
主簿自然是粮食该出就出,名声该挣就要去挣的。
……
长安城东北角,通化门。
只要进了通化门,便能直接沿着东西方向的大街,便能直通皇城延喜门。
也正是因此,之前无数百姓涌入长安的时候。通化门便是重灾区,因为没有命令,原本通化门下的城门郎及守城将士,只能是在推推搡搡下让无数的流民冲进城中。
如果不是皇城自有规矩,还有北苑禁军把守。在流民冲到延喜门下的时候,便直接拔出横刀,亮出狠招露出杀起来,这才没能让流民冲进皇城里面去。
而此时,随着十六卫最高层的军令下来。
整个通化门便立时是一片严防死守。
近千人,不光是在防着城外想要入城的流民,还要防止已经进到城中的流民。
尽管没有人明说,但是所有人潜意识里,此时都已经将所有的流民划入了危险的范畴。谁也不知道,先前进入到城中的流民里,都有着什么样的人在。这个时候长安城又是在严格封锁着,要是一个不留意让城里的流民冲开了城门。
那么,通化门上上下下的将官,都得落个延误军机的罪责。
把守通化门的都尉,搬了一把椅子,放在城头上面,面对着长安城里,就安静的端坐其上。
至于背后城外,过半的麾下都在那边,自是不用担心的。更不要说,还有更多的同袍,已经是出了营,分布到了长安周围各处。
城中,才是如今最为要紧的。
通化门城里的一侧,除了军中常用的,就连旁边里坊里的马车之类的东西,都被征用了。
将士们,就守在障碍物后面。
而在将士们的眼前,原本还显宽阔的长安城街道,如今已经是拥挤不堪。
入了城的流氓,就像是没头的苍蝇,在拥挤的人群中,没有目的胡乱的流动着。
大抵是摄入十六卫的杀气,这些流民没敢靠近城门。
这些人,很聪明的在自己和城门之间,留出了足够的空白区域里。
但是,在城里面对着大街开着的坊门,却是不断的被那些流民推搡冲击着。
里坊里的兵丁、武侯和百姓,自然是不想让这些流民进来。
如今的城中,就要好些处里坊,因为反应的慢,被那些流民冲了进去。
结果就是,现在城中燃起了无数的火海!
屋舍在燃烧着,城中百姓的口粮被抢夺了。
融入庞大的流民群里的人,在这种情况下根本就没有了自主权。所有人都在动,所有人的方向都是不一样的。
于是,所有人,都像是被包裹在一块巨大的磁铁里面,便只能顺势流动着。
前面有人想继续走,也有人想退后。但是在无数人汇聚在一起的巨大力量下,也只能是无力无奈的哀叹着。
这个时候,一个人脚下不稳倒在地上之后,便会被停不下来的人群给死死的掩埋住。
无数个殷红的脚印子,布满了长安城大街小巷。
老孙头是大唐军中老卒了,自太上皇李渊在太原起兵的时候,便是一直跟在其后。累年征战,如果不是好了一口酒水,加之老孙头不认识字,没了再往上升的机会。但如今的老孙头,虽然只是个队正,但在军中却是广受尊重的。
老孙头大抵是年岁老了,家中的亲子舍不得带到军中的,但是侄子小孙,却也是跟在老孙头后面,凭着老孙头的面子,加上自己肯学,也当上了队正的位子。
小孙认识字,至少大多军文上的字,都是能认识的。
在老孙头的眼里,大概这个侄子能走到被自己还要高的位子上了。
不由的,有时候老孙头就是一阵懊恼,当初就该让自家那个认字更多的大儿子进到军中来。
但是事情是没有可以后悔的余地的。
老孙头也是认认真真的教着这个侄子。
今天,原本该是休沐回家的叔侄两,却是接了军中的军令,长安城外无数饿着肚子的流民冲进了长安城里。朝廷下了令,老孙头叔侄两要到都尉面前报道,然后死命把守住通化门。
不得放一个流民进了城,也不得让任何一个人离开长安城!
头顶上的太阳越发的热了起来。
穿着厚重铠甲的老孙头,明显的有些抗不过去,额头上豆大的汗水不断的流下来。
腰上的横刀已经被解了下来,站在麾下那些兵蛋子后面的老孙头,横刀杵在地上,双手抵着刀把,这才稍稍分担了一些身体的重量和负担来。
“叔!喝一口!解解乏!”
这时候,一名更显年轻,也更有精神头的兵将走到了老孙头面前,顺势也递过来一个水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贞观传说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贞观传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