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让朕没有想到的是,那个小子竟然借着成婚,将大唐诸道各州的大人物们都引了出来。这些官员,往后或是升迁或是贬黜,都将在朕的掌握之中!”
“您能这样想就好!”
长孙柔情似水,双目含情的抬起李世民的脑袋。
李世民顿时心中一热。
然而,长孙却已经是抽身退开,脸上带着些娇媚道:“妾身该去看看月儿了!陛下要是想,可以去找杨氏呀!”
杨氏,乃是先齐王的王妃。
只是当初玄武门之事后,被李世民收入了宫中。
对于这件事情,长孙是持反对意见的,只是皇帝圣意,就算是皇后也没有办法更改。也只能是认同了将那杨氏放在后宫之中。
此时长孙说起杨氏,其意自然是有些埋怨的。
李世民也只能是装作不知,哼哼两声,便转移了视线。
“就知道这人不会改!”
长孙心中嘀咕了一声,然后便向着李世民福身施礼,然后便转身告退离去。
……
后宫。
延福观。
作为大唐的长公主殿下清修,为皇室、大唐祈福的地方。位置自然是最好的,处在一片林荫环绕之间,甚是僻静祥和。
随着道观被修建好,周围一大片区域都被设置为禁区。
平常,宫中那些闲杂人等,是断无可能走进这里的。
道观前,周围的林荫之中隐藏着驻守在此处的禁军将士。
道门轻轻的掩着,长孙将身边的宫女、内侍留在了外面,独自一人站在门前,抬头看着道观上的牌匾。
延福。
自然是为皇室、为大唐祈福延福之意。
站在门前,归为大唐皇后,万民之母的长孙,长叹一声。
然后便缓缓的走到门前,轻轻的推开道门。
尽管延福观是建在皇宫大内之中,但是走入其中却会发现,周围一片朴素。甚至于,连最简单的花草树木,也见不到几株。
只是短暂的看着,几乎是见不到任何的人烟。
长孙轻步熟路,缓缓的绕过正前方的大殿,向着道观后面的院落走去。
直到一座院落前。
静心居。
便是出家为尼的长公主殿下日常的居所。
静心之意,字面便能理解。
但是从人之常情来说,总是随得不到的事物,才会随时重视。
因为不能静心,所以才会取静心二字。
李夏月是从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长孙自然是知道这个倔强而又神情固执的女儿,心中的所思所想。
又是一声叹息。
长孙脸上换上一抹微笑。
砰砰砰。
院门被敲响,站在院门前的长孙轻轻的开口:“月儿,阿娘来看你了!”
随着长孙的声音传入其中,院子里立马响起一阵脚步声。
院门在咔嚓声中,被缓缓的拉开,露出一名穿着道袍的尼姑。
这是当初常年跟在李夏月身边的宫女,长公主殿下出家了,最是亲近的这几个宫女,也自愿一道跟在长公主殿下身边。
看到长孙走了进来,年轻的道姑浅浅一笑:“娘娘您来了,殿下正在后面呢。”
说着,年轻的道姑就将长孙迎了进来,然后又轻轻的掩上院门。
随着道姑带路,长孙便转到了院子的一旁。
此处,乃是一片刚刚被开垦出来的田地。
翻耕聚拢的田地,看着很是精细,显示着主人家的细心。
此时,一名同样身穿道袍,素装朴实的道姑正在手握着锄头,细细的翻动着泥土。且时不时的用锄头,在田垄上刨出一个个的坑来。
身后则是跟着一名年纪小一些的小道姑,手里提着个木桶。每走到一个被刨出的坑前,就从木桶中抓出一些植物的种子放进去,然后轻轻的将坑填满。再从一旁放在地上的大水桶中取出水来,将在坑上。
很是安静祥和,且富有农家气息的场面。
但是对于大唐皇室的长公主来说,却是怎么都显得不合时宜。
然而,那走在最前面的道姑,却就是大唐的长公主李夏月殿下。
“殿下,娘娘来看您了!”
跟在长孙身边的小道姑欢喜的朝着李夏月喊了一声。
正拿着锄头的李夏月,顿时愣了一下,转过身来。带着尘土的脸颊,李夏月先是看向那小道姑,眉头微微皱起:“早就说过,我不再是什么公主、殿下了。道观之内,也不应该大声喧哗,扰了神明清净。”
“知道错了……”小道姑带着委屈,小声的道着歉。
站在原地的长孙心中更是一颤,她知道刚刚李夏月的那番话,其实是说给自己听的。
“这个倔强的女儿……”
长孙心中又是痛惜又是生气,只是最后全都被惋惜替代。
而这个时候,李夏月已经是放下了手中的锄头,步态轻盈的走到长孙面前,便是浅浅的福身:“贫道拜见娘娘,娘娘福寿安康!”
长孙伸了伸手,最后又是一声长叹,然后便有些失神的坐在了旁边的石凳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贞观传说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贞观传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