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菲——”
曹信想起远在岐山派的血亲师妹,笑道:“大家都还小,顺其自然吧。”
这是标准渣男发言。
不过。
这也是实话。
他这一生,亲近的适龄女子就那么几个——
卫菲菲。
唐飘飘。
再就是桂英。
满打满算,也才三个。
要说从中挑一个结婚生子,身份地位上最匹配的,当然是卫菲菲。
至于唐飘飘。
这一位差点成了自己大嫂,不合适。而且她的性子,也不适合曹信。
桂英的话——
曹信承认,只是馋她身子。
要说心灵上的共鸣,感情方面,还不如卫菲菲呢。
倒是卫菲菲。
“天底下可没有再比这更好的姑娘。”
“去年下半年,人家姑娘看到《江湖旬报》上我们曹家庄刊载的‘寻人启事’,特意给卫老堡主他们写了信,让他们赞助了五千两。”
“这事你哥跟你说过吧?”
曹张氏拍一把曹信,觉得儿子这么吊着人家小姑娘,属实不厚道。
曹信苦笑。
这事他当然知道。
远在海外的时候,大哥曹仁就在西京老宅中,通过文字将这事说清楚。
曹信当时没回应、没回来。
觉得这钱,收不收都行。
最终。
还是曹仁做主,婉拒卫家堡的好意。
五千两不是小数字。
要知道。
当初曹仁曹信置办曹家庄,总的还没超过五千两呢。
卫菲菲倒是大方。
卫家堡也当真舍得。
但是曹家庄不缺钱,曹仁考虑到曹信跟卫菲菲的关系——
“要是你们好上了,收了卫家堡的钱,总归手短嘴软。”
“要是没好上,这钱就更不能收了。”
曹仁给曹信解释。
他考虑的很周全。
“嗯。”
曹信点头:“等回了岐山,我再当面谢谢菲菲。”
至于成亲。
他才十三,再等等吧。
……
提到卫菲菲。
想到岐山派。
曹信看向曹张氏,询问老娘:“等开年,正月过后,咱们一家一起去岐山派看看?”
“去岐山?”
“太远了,会不会不方便?”
曹张氏对岐山没什么兴趣,但她想看看曹贤,顺带也想看看曹信、曹贤姐弟这两年生活、学艺的地方。
“方便。”
曹信看出曹张氏心思,转头又问大哥大嫂:“大嫂这边方便吗?”
“行啊。”
“前年你提过,我一直等着呢。”
程静大大方方,她出嫁前一直在西京城,紧守闺阁。成亲后,到了曹家庄后好一些,可以四处转转,但又怀上曹安,也没去过太远。
对岐山这样的大梁名山,她还挺期待的。
至于曹安。
按理来说,才仅一岁半,不宜远行。但有曹信这个神医陪着,程静十万个放心。
“五哥,什么时候出发啊?”
曹良现在也是大小伙,但仍是憨憨的,抱着曹安,脸上也满是期待。
“过完年。”
“出了正月,就出发。”
曹信摸摸曹良脑袋,又将他怀里曹安抱过来。
“哇——”
曹安没见过曹信,认生,吓得张嘴就要大哭。
“哈哈!”
曹信也不尴尬。
亲亲抱抱举高高,不多时,屋里就全是小曹安的欢笑声。
一大家子,其乐融融。
曹贤不在,但年后很快就能见着。
唯一遗憾。
仍是曹义、曹淑!
……
曹家过年时。
远在上京。
与吕国公并列大梁开国八公之一的郑国公府邸,同样气氛热烈。
不过,作为郑国公府太夫人、王老太君的外孙女,年仅十四岁的韩熏屋里,则显得有些冷清。
韩熏是王老太君与上一任郑国公膝下小女‘周敏’所出。
早年。
周敏嫁给西北将门世家的‘韩旗’,诞下一女韩熏,却在韩熏四岁时故去。
韩熏跟着父亲长到七岁,恰逢西北大乱,韩旗奉命领兵平乱,无暇照顾女儿,就将韩熏从宁西老家送往上京,托老太君与大舅兄照顾。
本待战乱平息后,就会接回去。
但谁成想,第二年,韩熏八岁时,韩旗就战死沙场。
自此。
韩熏常住周府,养成了孤标傲世的性格。
一晃就是七年。
眨眼间。
小丫头长成大姑娘,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
少女几多愁,做不得自家主。
心思一多,便病倒了。
“姑娘,喝点热粥暖暖胃吧。”
韩熏躺在床上,娇小可人。屋外,一个七八岁的小丫头几步快走进了屋,两手捧着一碗热粥,来到床前。
“喜鹊,不是让你回去吗?”
“你跟你哥哥一年到头也见不着几回,年底几天,多聚聚吧。”
韩熏摸摸小丫头的总角,眉梢说不出的愁绪。
“姑娘病了,我不能走。”
那称作‘喜鹊’的小姑娘坐在床边,将韩熏扶起,要喂她喝粥,一脸认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随身带着一扇门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随身带着一扇门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