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的价格可就涨上天了。
黄连的价格就比去年涨了一倍!
粗略一算。
光是他手里这一百多亩地,就赚了三千多块钱。
扣除成本。
纯利能有个一千多块。
看来接下来可以再买一些土地,继续扩大规模才好。
而且中药材还可以开垦山地去种呢。
山地便宜啊。
..............
李扒皮是高兴了。
四川罗江县的县令刘光宗可就头大了。
刘光宗是今年年初,在考了四川省科举之后,又在成都的官员培训学院学习了一个月,然后才走马上任罗江县令的。
今年只有二十五岁的刘光宗可以说是这一次四川科举的明星了。
成绩排名全省第五。
和他同榜的那些人,现在大多数都是八九品的芝麻官。
而他刘光宗,现在已经是堂堂七品的县令了。
在仕途上,他可以算是领先了一步。
这一步先,可能就是步步先啊!
先在四川省内升上府级的官员,然后就有机会外派到别的省份了。
未来,封疆入阁,也不是不可能。
不过这县令是父母官,烦心事也不少。
最让人心烦的第一件事。
就是地方上的事情,可真的不太好管。
大明朝实行秀才为官。
地方上的原来的那些师爷、书吏、捕快、衙役等人,现在都由秀才和武秀才充任。
但是这些考场上考出来的官员们能力可真的良莠不齐。
至少是玩不过的那些原来地方上的吏员的——这些失业吏员可没少使绊子。
除此之外。
士绅体系的崩塌,也让现在刘大县令管理地方的时候没有了士绅的协助。
变得更加的艰难。
好在。
派到地方上的秀才们,大部分也是原来士绅集团的一份子。
这些对地方上比较熟悉。
加上县议会的成立,吸纳了地方上的一些有力人士进入了统治集团。
所以在最初几个月的混乱之后。
罗江县的“统治结构”总算是稳定了下来了。
四川省派来的巡查官往来了几回,都还比较满意,所以这个县令至少是做的安稳的。
而在坐稳了县令之后。
野心封疆入阁的刘光宗自然也不甘心做个咸鱼县令,躺平吃公务员福利。
而是真的想要干出点实打实的政绩出来的。
他很快发现。
罗江县。
存在一个正在发生的严重问题——土地正在加速集中到几个大户的手中,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大量的退佃的情况。
土地兼并并没有什么。
在以土地为核心的去社会,土地就是最重要的社会财富和资源,财富和资源向少数人集中这本来就是一个社会发展会出现的事情。
问题出在退佃。
前清也有退佃的情况。但不严重。
因为在过去。
土地绝大部分是集中在士绅手里。
但士绅并不会亲自经营土地,而是把土地出租给佃户。
所以退佃的事情并不多。
但是在这两年。
由于各种政策的实行,尤其是科举设置了年龄上限之后。
许多地主要么选择出手土地,离开农村。
要么,收回土地,亲自打理,雇人耕种。
这就必然会集中发生退佃的事件了。
在这个过承诺中,就不可避免出现各种纠纷了。
隔三差五的就会出人命。
佃户打死了地主。
地主逼死了佃户。
都发生过。
而佃户的族人又经常把人抬到衙门上来敲冤鼓——这冤鼓是前朝的,大明朝的县衙是没有冤鼓的。
倒也不是没人喊冤,也不是没有冤。
大明朝又不是什么道德水平极高的和谐社会。
一个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帝国主义国家。
当然处处都有冤。
不过大明朝县令是不负责判案的。
但四川这地方之前还是军政,现在各县的判官都在成都集中培训呢。
所以....
作为县令的刘光宗就有了判案子的机会了。
这些没有经过司法培训的县令们,判案子就只能依着自己的直觉和良心来办咯。
今天的县衙就热闹得很。
一群人在县衙门口哭诉。
有一家七八口人跪得整整齐齐的。
后面还有给他们撑腰的族人。
而他们控告的是大桥镇李家的李忠仁。
不过真的递交了刚讼书的却是李忠仁。
李忠仁送来了土地买卖的文书和地契,将拒绝退佃的大桥镇陈阿生一家告了,要求县衙驱逐陈阿生一家。
但这陈阿生一家不干啊。
陈家在大桥镇也是大族,顿时就有不少陈家人一起和陈阿生上了县衙来闹事了。
这两边。
一边是拿着地契来的。
一边是哭嚎着跪在县衙门口。
公理公理。
自己究竟要怎么做才好?
刘光宗头都大了。
最后他只能把责任归结于李忠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