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田大人,有些事情必须托付对人,这与能力无关。”
“愿闻其详。”
“海寇从东瀛诸岛登陆,一路势如破竹打入关东,明明大势已去而你却力主抗战,先后两个儿子战死沙场也依然不降。这是为什么?”
“世受皇恩,不能降亡国之寇。”
张子龙点头:“这就是原因,大人还是说说船的事吧。”
“楼兰航道众多,可因为海寇作乱如今已经很少有商船来往,更别说是前往南疆那种不毛之地了,恐怕还要等楼兰复国的消息传开后才能找到。”
张子龙叹息一声:“太晚了,石田大人能不能专门组建一支商队前往南疆?”
“这~”老人迟疑片刻:“如今大名府手无兵权,政权还待商议。没有陛下手谕老夫就连动用府库中的钱粮都做不到,更别说组建商队了。”
“还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张子龙自嘲一笑:“既然如此我另想办法,麻烦石田大人了。”
石田大成连忙起身恭送:“不敢当,先生慢走。”
……
北海半岛。
四月的天有些阴郁,淅淅沥沥的小雨下个不停,空气中也充满了海腥气。官道上缓缓驶来一辆马车,在前方不远就是楼兰着名的港口城市,重楼。
北海地区三面环海港口众多,据说曾经一日就能进出百余队商船,繁荣程度堪比京畿,可自海寇以来就全变了。
这里几乎没有适合耕种的土地,战端一起粮食就成了紧俏物资,谁也不会向外出售。所以就算今时今日,路边还能看到不少裸露的白骨与面黄肌瘦的难民。
赶车的张子龙一身褐色蓑衣,一头白发被灵霄巾束在脑后,顶着一个大大的斗笠:“清明时节雨,断了路人魂。”
马车吱吱呀呀的前进,缓缓驶到一间残破的神庙前,这里聚集着百十余名难民,他们或躺或坐眼里尽是麻木之色。
“来来来,发粮食了,排好队!”张子龙探身从马车中吃力的拖出一个大口袋吆喝。
庙中的难民仿佛没听清一般,依然如活死人般。能从连年的征战中活下来,这些人到底经历了些什么苦难无从可知。死,可能才是这些难民最向往的。
白发少年叹了口气,从口袋中取出两块面饼扔在一个瘦小的难民身上。
衣衫褴褛的他蓬头垢面,连男女都分不清。只见他呆呆的捡起落在地上的面饼,本能的送向口中,眼睛突然恢复了些生气,狼吞虎咽的吃完面饼,掩面嚎啕大哭起来。
他的哭声引得其他难民投来或疑惑,或责备,或担忧的目光。
张子龙再次高喊:“想活命的都给老子滚起来,发粮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
百余名难民或跑或爬,拼命的冲向马车,张子龙皱眉喊了一句:“这可是关东大名府派来的粮车,如果你们抢了,那以后就不会再派来了。”
已经包围马车的难民顿时规矩起来。
张子龙抱着大口袋发着面饼:“小孩、老人跟女人都是三块,男人两块。”
对于他的话没有人胆敢质疑,虽然那些男人并不明白为什么要浪费粮食给那些将死的老人。
“大人,求求你再给我一块,就一块,我妹妹动不了在那边躺着,再不吃东西她会死的。大人,求求你,求求你!”一个十四五岁的消瘦少年跪在地上,连连磕头。
张子龙手搭凉棚向破庙中看了看,果然发现残破的屋檐下躺着一个身影。
“小孩三块,这是规矩!拿着。”
“谢谢大人!谢谢大人!”少年磕头道谢,拿着面饼向庙内跑去,可没一会就传出了凄厉的哭声。
张子龙摇头叹息,看着周围吃饼的难民问:“陛下现在广招百姓开垦农田,你们为什么不去?”
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头长叹一声:“京畿距离这里足有千里,我们没吃没喝的根本走不过去,听说织田信长大人也有这种政令,就想来这重楼碰碰运气。”
“原来如此。”
老头忐忑的看了一眼马车车厢:“这位大人您真的是从关东而来?”
“这是自然,老丈你放心,用不了多长时间朝廷就会调粮赈灾,到时候就不会再饿肚子了。”
老头有些不信:“大人您一看就刚来此地不久,楼兰的朝廷就是个摆设,没有实权。想要让那些高高在上的大名出钱赈灾又谈何容易?现在只希望织田信长大人宅心仁厚,给我们一条活路。”
张子龙也不分辩,把剩下的半袋面饼递给老头:“这些面饼留给你们,应该能够支撑到重楼,我就先走一步了。”
所有难民都激动万分的围在老者身边,跪别渐行渐远的马车。
……
百姓不管到了哪里都是弱者,这点毋庸置疑。面对天灾人祸他们唯一的选择就是寄托于朝廷,而自持勇武的武林中人自然已经不能算是普通百姓。
重楼港,醉仙馆。
上下四层坐满了客人,高谈阔论好不自在。在这里你能看到各式各样的人,不论是长相还是穿着都大相径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龙吟山河图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龙吟山河图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