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玉走了,雍正再次拿起之前放下的折子,脸上不经意就浮现出怒气来。
这是年羹尧的乞命折子。折子前半段写了年羹尧对霍崇的评价,认为从霍崇与官军交战来看,此人用兵飘逸,却极为扎实。实在是难得的统军之才。
尤其是接连击败两路官军之后,竟然虚晃一招,装作要切断济南官军离开蒙阴县的要道,尤其是官军在蒙阴县‘解救’出来的那些被俘官军讲述如何在山里被霍崇埋伏。着实惊扰了官军。
官军冲进蒙阴县,又急匆匆撤出。霍崇又摆出阵势,诱惑官军追击。霍崇并没有在淄水与官军决战,而是一路撤退,引诱官军渡过淄水,在小清河的三岔口摆出一个背水一战的姿态。
年羹尧分析道,这明显是诱敌之计。霍崇在这死地布阵,官军正面涌上。霍崇背后尽是河水,逃无可逃。官军见自己人多,便以为可以一举歼灭。
可官军就没想到,那些分进合击的官军去了哪里,明显是被霍崇击溃了。把霍崇困在这种地方,正好是与霍崇对峙,并且召唤其他官军前来的好时机。
然而分进合击的难处就在此时显露出来,各路人马想的都是自己立功,根本没有配合作战的意愿。所谓分进合击,很容易就变成各自为战。
这种死地虽然让霍崇无处可逃,可官军同样夹在两条河道之间五法展开队形。双方人数上是官军大优,两条河道之间的空地就那么宽,双方实际上能投入一线作战的人数完全相同。
霍崇领军正面厮杀,击溃了官军一线。就如雪崩一般,后排的官军只能被前排退下来的官军裹挟着往后跑。反倒是霍崇能够衔尾追杀,一举以更少的兵力击溃了两倍官军。
此时看着宽阔的河道又成了更危险的陷阱,为了逃命不少官军干脆跳进河里。两千兵马在陆地上打死了不少,然而和那些跳入冰冷河里后无力反抗被霍崇直接在河里击毙的人数相比,只怕在河里的死的更多。
雍正对这段分析并无意见,甚至看的很有感觉。年羹尧打仗的能耐不可小觑,这也是雍正重用年羹尧的原因。
虽然年羹尧并未参加这场厮杀,甚至只是在天牢里听了不知道谁告诉他的一些消息。仅仅靠这些有限的消息,年羹尧就推断出了战场的局面。推断的结果比拿到多方完整战报的兵部那些人讲述的更透彻。
雍正其实最初也不明白,为何两千训练有素的官军面对一千不久前还在种地的逆贼,还把逆贼堵在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三岔河道里。最终结果居然是两千官军大败,活着回到济南的还不到70人。
看完了年羹尧的分析,雍正总算是理出个头绪。原来在常人眼中看到的必胜局面,在用兵大行家眼中完全是通往覆灭的道路。
这些许赞赏的感觉并没有让雍正转变心意,尤其是看到年羹尧在折子最后写到:臣今日一万分知道自己的罪了。若是主子天恩,怜臣悔罪,求主子饶了臣。臣年纪不老,留作犬马自效,慢慢的给主子效力。年羹尧椎心泣血谨陈。
雍正气的啪一声把年羹尧的乞名折子摔在书案之上。
知道自己的罪?年羹尧真的知道自己的罪么?
年羹尧知道的只是惹了雍正不高兴,至于雍正为什么不高兴,雍正是给了年羹尧近一年时间去悔罪,去分辨,去乞求饶恕。
什么傲慢,什么无人臣礼。这些其实不重要。雍正这么批年羹尧,当然不是让年羹尧如同小学童背书一般把这些话重复一遍。若是年羹尧觉得这些是他真正的罪,那年羹尧的书真的是读到狗肚子去了。
与雍正亲切有十三弟,他就无比清楚雍正对于官员贪腐的痛恨。汉臣张廷玉也很清楚这点。雍正启用重用的那些官员都知道。
甚至年妃,年羹尧的亲妹妹,她也很清楚这些。对于这个女人,雍正已经写下密旨,自己死后要让年妃的棺椁和雍正与皇后的棺椁葬在一起。
然而年妃的亲哥哥,雍正的大舅哥,康熙年间的进士,被康熙称为清廉的年羹尧,他就不明白。
难道年羹尧以为雍正不知道恃才自傲是人的本性么?难道年羹尧以为雍正不知道是个人都喜欢人前显贵傲里多尊么?
雍正知道的。雍正很清楚。所以雍正才给了年羹尧以超出人臣该有的待遇,就是认为满足了这些,年羹尧就会别无所求,专心打仗,为雍正效力。
然而雍正看错了年羹尧,年羹尧的贪婪与康熙朝那些官们别无二致。获得的殊荣只是让年羹尧的胆子变大了,以为雍正会容忍年羹尧收受贿赂,推荐给年羹尧钱的那些腌臜泼才。
雍正等了一年,年羹尧都没有认罪。都没有承认他动了贪欲,所以开始大肆敛财。
甚至在这个乞命折子里,年羹尧嘴上说,他知道自己的罪,却还是不肯提及一句‘年羹尧贪腐有罪!’
心中火烧火燎的难受,雍正腾的站起身。
年羹尧这狗贼原来还是个小人,此时拿出他的长处,分析战局,分析霍崇。目的不过是想让雍正再起了爱才之心,任用他剿灭霍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革清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革清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