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增与何进的关系原本就瞒不过旁人,段增也没想着去瞒,所以笑着点头道:“当年在洛阳时,小弟与大将军何进的确有一段交情。”
夏育点了点头,接着又大有深意的道:“你能与大将军保持亲密关系,这也是你的福气。不过你也要始终记住一点,大将军何进虽好,但到底不是咱们凉州人啊!”
段增听了心中一惊,不知夏育此言到底是何意思。
他在心中斟酌一番,小心询问道:“姐夫何出此言?”
夏育没有立即回答,而是端起酒杯先自饮一口,接着面『色』肃然问道:“叔益啊,你觉得咱们凉州人在朝堂上的地位如何?”
“这……”段增迟疑道:“听说是饱受排挤。”
“不错,看来你对此也多有了解。”夏育点头道:“正所谓,‘关西出将,关东出相’。我凉州位处边塞之地,汉胡杂居,很早就形成了勇武彪悍的民风。”
“而在前汉时期,我等武人在朝中的地位较高,尤其是咱们凉州距离都城长安较近,乃是关中屏障,极受朝廷重视,历来出过不少名将,像李广、赵充国、甘延寿等名将都出自我凉州,许多人更是得以出将入相,那时候我凉州人在朝堂上有着很高的地位。”
“然而自从光武中兴以来,朝堂却被关东士族给把持,他们对我凉州人多有歧视;而且本朝重视儒术,那些士人更是轻视我等武人。再加上本朝定都洛阳,对咱们凉州的重视程度也大为降低。如此一来,咱们凉州人在朝堂上备受排挤,处境艰难啊。”
段增默然点头,他差不多已经听懂了夏育的意思,但对他说这些话的目的却还有些疑『惑』。
“姐夫,你说的这些小弟都明白,比如父亲当年在朝中就广受排挤,若非靠着王甫等人的势,只怕也别想坐上太尉的位置;而姐夫你也一样,以你的功劳,原本早就可以成为将军了,何至于到如今都只是中郎将?至于小弟我,如今之所以能当上都尉,也不过是靠着大将军的提携而已。”
夏育摆了摆手道:“我的例子就不要说了,总之你知道就好。关东士人对咱们凉州人的排挤为时已久,而且不仅是朝堂上,在地方上同样如此。比如羌人叛『乱』,为何这么多年朝廷都一直无法彻底将其平息?”
段增皱了皱眉,这里面的原因认真说起来的话,那可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
他试探着答道:“羌人作『乱』,想来与地方官员对他们过度欺压有关。”
夏育一拍大腿道:“不错!那些羌人为何非要执着于造反?因为他们长期受到欺压和歧视,所以不得不反。但为何他们会受到歧视呢?这是因为在咱们凉州担任地方官职的,大多都是关东世家的人!”
“这个……”段增有些不信,觉得夏育将所有问题都抛给关东人,未免有失偏颇了。
夏育沉声道:“你别不信,当年光武帝平定天下时,凉州豪族以隗嚣为首,抗拒光武帝达八年之久,所以等到平定凉州之后,朝廷便有意打压凉州本地势力,凉州诸郡太守等官员多以关东士人出任。”
“这些人的根基和利益都不在凉州,所以他们肆意盘剥本地居民,欺压羌人部族,至于羌人会不会造反,这一点他们就不在乎了。而像咱们凉州出身的官员,反而对羌人较为友善,比如盖使君便是如此。”
“这……”段增觉得,夏育所说的还真有些道理。
关东士人的确不在乎凉州人的利益,而且在每次羌『乱』发生后,都有人主张要放弃凉州;如今朝堂上,同样有放弃凉州的声音。
而到了后世三国时期,凉州的地界大幅内迁缩水,虽然没有完全放弃凉州,但在事实上,关东士人已经做出了实质上的妥协,将大片凉州领地,拱手让给了胡人,为后来五胡之『乱』埋下祸根。
夏育接着又道:“而且,这一次羌人作『乱』,为何有那么多汉人参与其中?不也是因为受到关东士人欺压吗?”
“我已经得到消息,如今韩遂、边章等人背后,可都有一些地方豪族在支持,你等着吧,这两人的势力要不了多久肯定会壮大起来,最终取代北宫伯玉和李文侯二人,成为叛军真正的主力。说到底,在咱们凉州,对朝廷不满的人实在太多了!”
段增迟疑问道:“姐夫,你说这些,到底是什么意思?”
夏育神『色』肃然,双眼死死盯着段增,过了片刻后才认真说道:“姐夫说这么多,是想告诉你,凉州,是咱们凉州人的凉州,外人,终究是不可信!要争取咱们凉州人的利益,还是要靠咱们自己人才行。”
“姐夫!”段增吃了一惊,站起身来。
夏育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是想劝他造反不成?还是说自己想多了,夏育仅仅是劝他多与凉州人结交,少与关东士人往来。
夏育见了他这副惊讶表情,却突然笑了起来:“坐下,快坐下,我又不是劝你造反,看把你吓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汉奸臣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大汉奸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