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洞玄灵宝天地运度自然妙经》,乃是圣人着作,窦妙现在修为境界太浅,还无法体会这种圣人的意境...
要是深入其中,就会伤及自身...
道明自己本身,也是因为系统缘故,才能够讲解。
传闻,这部道经乃是元始所着,元始是谁?
所谓元始,乃是天地至高神明。
有人说三清之首为太上老子,元始排名第二...
其实不然,太上与通天,都是元始一气化三清幻化出来的一句分身...
传闻,元始道尊神通广大无所不能。盘古开天之前,号称原始天王,盖因盘古本身就是元始,开天辟地者,就是元始!
如此强大的圣人,所着作的道经,自然玄妙非常。
诵读几句,道明自己都感觉难以领悟。
“讲解道德经也可...”
窦妙现在珍惜每一刻与道明一起的时光,又因为道明已经许下承诺,窦妙满心欢喜,自然体现出了罕见的柔情。
道明微微沉吟,看着满脸渴望的窦妙,笑道:“讲解《道德经》,通俗易懂。”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仅仅开篇第一句,窦妙就感觉莫名其妙。
《道德经》什么时候如此怪异?
按说,第一句应该是道可道.....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讲解第二句的时候,窦妙就已经沉浸其中了...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道明讲道,有的时候自己都是沉浸其中。
窦妙更是第一时间,沉浸进入大道之中。
不知何时,道明讲道的声音逐渐传出道门之外。
本来喧哗的声音瞬间消失不见,众人纷纷动作一僵,无不适盘膝而坐。
众人心中大喜,果然没有白等,道明真人还是讲道了...而道明这一次讲道很是显然,并不是有意而为之...本来是想给窦妙开小灶,让窦妙巩固自己的道心。
没想到,阵法不能阻隔,道明讲道的声音,逐渐向四周传播...
“怎么回事?”
喧哗的白马关内,距离远的一些人,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回事,在里面的人,突然间一个个都是盘膝坐了下去...
但是下一刻,他们明悟了...
“原来是道明真人,再次讲道了!”
果然没有白等!
不论这个时候,是不是道明真人有意讲给他们听的,或者说其他缘故...道明真人每一句话,都有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明悟与好处...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同样是一部《道德经》,有的人读过,有的人听过...他们懂得其中道理,甚至明白这种意境...但是,道德经的内容,更是偏向于文学。
不过今天,他们才明白,原来《道德经》内真的有道,真的有长生!
随着讲道,一丝丝凉意进入体内,无数听道者,都感觉到自己的灵魂都在欢呼雀跃。每一个身体细胞,这个时候都多了一种活跃,仿佛能让人死而复生一般...
随着道明讲道,他们仿佛置身长生世界...
飘飘渺渺,灵魂虚度。天地为引,不知归处...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故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挫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居,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修道在东汉末年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修道在东汉末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