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石室潜修·帝道归寂
擎苍峰顶的风,似乎永远带着一股亘古的凉意,掠过云海,拂过石室的石门,却从未能惊扰室内的沉寂。萧夜静坐于石室中央的蒲团之上,双目紧闭,周身帝道气息已内敛到极致,仿佛与石室的岩石、空气中的尘埃融为一体,不见丝毫波澜。
自楚凡被遣下山历练后,这峰顶便彻底回归了最初的宁静。李白羽偶有来访,也只是将带来的灵材与外界讯息置于石室门外,不敢有半分打扰——他深知,此刻的萧夜,已完全沉浸于帝道的深层感悟之中,任何外界的纷扰,都可能打断这来之不易的修行契机。
石室之内,没有多余的陈设,唯有石壁上刻画的上古帝纹,在昏暗的光线下散发着微弱的荧光。这些帝纹是萧夜亲手所刻,源自葬帝渊的岩壁与帝纹残卷,每一道纹路都蕴含着上古帝者的道则感悟,如同无数条细微的道则溪流,环绕在他周身,缓缓滋养着他的帝道。
成为帝者已逾三载。这三年里,中域在帝道阁的维系下愈发安定,各大势力恪守规矩,修士们潜心修行,凡人安居乐业,一派欣欣向荣之景。但这一切,都与石室中的萧夜无关。他的神识虽能覆盖中域每一寸土地,却从未再刻意关注外界的琐事——那些纷争、繁华、感恩与敬畏,在他眼中,都已是修行路上的过眼云烟,唯有自身帝道的圆满,才是值得倾尽心力去追寻的终极。
此刻,萧夜的灵海之中,帝道之影已然凝实如真。那道融合了六色法则的帝影,不再是最初的模糊轮廓,而是化作了与他本尊一般无二的身影,静立于灵海中央,周身环绕着淡淡的鸿蒙紫气——那是帝道圆满后,天地自然孕育的本源之气,蕴含着造化之妙。
他的修行,已不再是力量的提升,而是对帝道本质的探寻。何为帝?是凌驾于众生之上的至尊?是掌控天地法则的主宰?还是……与道同存,亘古不朽的永恒?
萧夜的神识沉入帝影之中,与自身帝道彻底合一。他开始剥离帝道中属于“自我”的执念,那些过往的杀伐、不甘、野心,如同尘埃般被一点点涤荡。并非舍弃,而是将其融入帝道的底色,使其不再成为束缚,而是化作滋养道则的养分——真正的帝道,不应被情绪左右,不应被执念牵绊,应如天地般,包容万物,却又无牵无挂。
这个过程,如同在烈火中淬炼真金,痛苦而漫长。每一次剥离执念,都伴随着灵魂深处的撕裂感。那些刻骨铭心的记忆——道纹阁的冲突、万纹山脉的追杀、帝纹秘境的死战、葬帝渊的凶险——如同潮水般涌入识海,试图阻止他的剥离。
但萧夜的道心早已坚如磐石。他以帝道之力为刃,以天地法则为镜,冷静地审视着每一段记忆,每一种情绪,将其中的“执念”抽离,只留下纯粹的“经历”与“感悟”。
“杀,是为了生存,而非嗜杀;争,是为了证道,而非夺权。”
“唯我,是为了坚守道心,而非漠视万物。”
“帝道,应是‘无我’之境,却又‘有我’之魂。”
一声声感悟,在灵海之中回荡。随着执念的剥离,萧夜的帝道之影愈发璀璨,周身的鸿蒙紫气也愈发浓郁。他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己与天地法则的契合度,又提升了一个层次——以往是“掌控”法则,如今却是“成为”法则的一部分,举手投足间,无需刻意催动,便能引动天地共鸣。
石室之外,云海似乎也感应到了他的变化,流转得愈发缓慢,最终竟凝聚成了冰晶般的静止状态。峰顶的天地灵气,不再是狂暴的汇聚,而是化作了细腻的灵雾,如同甘霖般,缓缓渗入石室,滋养着萧夜的身躯与神魂。
时光在潜修中悄然流逝,春去秋来,寒来暑往,又是三载。
这三年里,中域发生了不少事:楚凡已成长为一方强者,凭借萧夜传授的感悟,成功突破至准帝境,成为帝道阁的核心长老,守护着中域的年轻修士;黑风岭旧址上,建起了一座新的城池,名为“安宁城”,寓意着永享安宁;甚至有修士在帝道阁的典籍中,发现了一条前往其他小世界的通道,开启了中域与外界交流的先河。
但这些消息,都未能传入萧夜的耳中。他已进入了一种近乎“道寂”的状态,神识完全沉入帝道深处,对外界的感知降到了最低。石室的石门上,已积起了一层薄薄的尘埃,石壁上的上古帝纹,却因他帝道的滋养,变得愈发璀璨,散发出的道则气息,甚至能影响到擎苍山周围的气候,让这片区域常年风调雨顺。
这一日,石室中突然爆发出一道极其柔和却又无可匹敌的帝光。光芒穿透石室,冲破云海,化作一道笔直的光柱,直插云霄,在中域的天空中形成了一道永恒的帝道印记。
光柱之中,萧夜缓缓睁开双眼。他的眸中已无丝毫情绪,只有一片空明与深邃,仿佛蕴藏着整个宇宙的生灭之道。周身的帝道气息,彻底消失不见,却又无处不在——他已真正达到了“帝道归寂”的境界,返璞归真,与道同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武破极境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武破极境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