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辽东审判过后,中原大地迎来了久违的和平。
除少数偏远地区仍有零星军阀争斗外,绝大多数地方都归于平静。
内无大规模战乱,外无列强敢轻易骚扰,整个中原如同被按下了 “加速键”,以辽东与淞沪为双引擎,朝着实业兴邦的方向迅猛迈进。
三个月的时间里,从江南水乡到北方平原,每天都有新的实业工厂破土动工。
工人们喊着号子,技术人员戴着安全帽在一旁指挥。无数烟囱、厂房拔地而起。
机器轰鸣声取代了枪炮声,百姓们走出战乱的阴霾,纷纷走进工厂务工,脸上重新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辽东的工业复苏更是令人瞩目。
依托老张与脚盆国留下的工业基础,在高挺的统筹管理下,各大工厂不仅全部复工,还通过梳理生产流程、优化工序,实现了产量的大幅提升。
钢铁厂的高炉日夜运转,产出的钢材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国各地;机械厂的车床轰鸣不停,生产出的农机、机床,为中原的农业与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照这个速度,不出半年,辽东的工业产能就能赶上脚盆国!” 高挺在给沈默的汇报中,难掩激动之情。
神佑帮下属的《中原实业周刊》《中原工商周刊》《中原机械周刊》,成了最受欢迎的刊物。
每期都会刊登大量实业文稿与资料,从机械原理图解到工厂组建流程,从生产管理技巧到各地原材料物价,内容详实易懂,甚至还以神佑帮自家工厂为案例,手把手教读者如何经营实业。
“你看这周刊上说的,建一个纺纱厂需要多少机器、多少工人,连原材料采购渠道都写得清清楚楚!” 江南一家杂货铺老板捧着《中原实业周刊》,兴奋地跟邻居说道,“我打算凑点钱,跟几个同乡合伙开个小纺织厂,以后再也不用看列强的脸色进货了!”
旁边邻居们也纷纷凑热闹:“刘老板,让我也参一股呗!”“就是。就是,刘老板你带着大家发财嘛!”
鄂地一五金作坊老板带着《中原机械周刊》跟相好的几个朋友商量:“你们看这冲压机、钻孔机、刨床等设备价格很有优势啊,要不你们给我作坊投资,咱们一起将做大做强?”
晋地一钱庄老板看着意气风发的儿子手里的《中原工商周刊》,见上面介绍的自行车原理及工艺流程有些忐忑,但架不住儿子想发展实业,于是咬咬牙从家里拿出100万大洋,准备建厂。
这样的场景,在中原各地随处可见。
神佑帮的无私分享,让更多人看到了实业兴邦的希望,也让中原的实业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
连各列强也因为神佑帮的竞争,不仅大幅度降低各类机械的价格,甚至连先进的机械也放开了对中原的限制。
沈默听着各地阴神和土地神传回来的情报,在神域内微微一笑。
呵呵!这下子,本神是真的将那挂在口头上的黄金十年,变成真正的黄金十年了。
他上辈子清楚的知道,民国吹们所说的黄金十年水分多大。
以光头为首的买办阶层从来都没认真投资过实业,扎堆搞工商业,做买办。
钢产量从末代的三十万吨,降到不足五万吨,生铁产量从一百二十万吨,降到四十万吨。
光头还要求各地军阀将炮厂关停,只许保留一部分轻武器生产能力,他自己不发展还不许别人发展。
上流社会享受着大量洋酒、丝袜、雪茄的洋玩意,过着奢华的生活。
也就是这十年大规模的战争没有发生,还能享受着过去年代没有的高档物品,享乐主义盛行。
而这些,就成了文人嘴里的黄金十年。
他们从来没有低头看过下面,因为他们大手笔的挥霍,大量财富外流。
而底层的百姓从早忙到晚,再加上沉重的赋税,就成了他们挥霍的耗材。
他们享受的每一瓶红酒,每一根雪茄,都是地里种出来的,而不是通过发展生产力,提高社会财富总额增加的。
就比如淞沪某文人一顿饭,吃掉了鲁地农民四百亩地一年的产出,这真是赤裸裸的讽刺。
……
相比实业领域,军事领域同样成果显着。
王二虎管理的淞沪卫戍司令部,经过三个月的严格训练,已组建起一支五万人的精锐部队。
士兵们不仅装备了从敌舰缴获的先进武器,还接受了神域阴神传授的格斗技巧与战术理念,战斗力远超传统军阀部队。
而辽东的三十万军队,也在帮众军官的整编下彻底焕发生机,他们被分散到辽东各地,一边清剿残余土匪,一边维护地方治安,成了守护百姓的坚实力量。
借助辽东的军工厂、汽车厂、飞机厂、船厂,在麾下理工科学校的师生们齐心协力下,不仅完成了对脚盆国制式枪械的改进,让其比脚盆国更先进;
甚至生产出了第一代的装甲运兵车、装甲战车、运输汽车、战斗机、侦察机、轰炸机、布雷艇、渔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民国:从沪上开始成神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民国:从沪上开始成神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