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国一听,眼睛就亮了,“这个好!我见过崩爆米花的,那家伙一响,可带劲儿了!崩出来的米花又香又甜!”
晓梅则迅速进入成本核算模式:“玉米粒合作社有卖,价格不贵。糖精用量极少,成本可控。关键是……那个带压力表的密封铁锅(爆米花机),咱们没有,那东西可不便宜,而且算是专用工具,不好找。”
“工具的问题,我来想办法。”
林向阳沉吟道。
他想起之前用炉灶技术从周满囤那里换来的废旧铁料,里面似乎有几个厚实的旧压力锅配件,还有之前修留声机、收音机攒下的一些耐压小零件和那块旧压力表。
“我们可以试试,自己攒一个‘土法制’的。”
这就是技术流的优势。
在别人看来需要专门购置的设备,在林向阳这里,变成了废旧物资的整合与再创造。
他带着卫国,在那些废旧铁料里翻找、比划,结合脑海中的物理知识和前世模糊的印象,开始了“土法爆米花机”的研发。
他用一个厚壁的旧铁罐作为主体,加固焊接,配上自制的密封盖和压力释放阀,最关键的压力指示,则用那块修好的旧压力表改造连接。
整个过程充满了摸索和试验,失败了好几次,密封总是不严,要么漏气,要么压力上不去。
但林向阳没有气馁,反复调整垫片、紧固方式,甚至用上了晓梅熬制的浆糊混合石棉粉(从旧暖壶胆上小心刮下来的)作为临时密封材料。
终于,在一个寒冷的傍晚,一个看起来奇形怪状、却结构牢固、能承受一定压力的“林家版”爆米花机诞生了。
首次试验,林向阳不敢大意,选在院子里空旷处,严格按照安全规程操作。
当压力达到预定值,他示意弟妹们远远躲开,然后用一根长铁棍,猛地撬动压力释放杆——
“砰——!!!”
一声沉闷却极具穿透力的巨响,在暮色笼罩的大杂院里炸开!
如同平地一声惊雷,震得人耳膜嗡嗡作响。
白色的蒸汽混杂着玉米特有的焦香瞬间弥漫开来,如同一个小小的蘑菇云。
铁罐前端特制的网袋里,洁白的、蓬松的爆米花喷涌而出,散发出诱人的香气。
“成功了!大哥!成功了!”
卫国第一个冲过来,看着那满满一网袋的爆米花,兴奋地大喊。
晓梅和晓雨也捂着耳朵跑过来,小脸上满是惊奇与喜悦。
晓雨小心翼翼地捏起一朵还温热的爆米花放进嘴里,眼睛立刻弯成了月牙:“好香!好脆!甜甜的!”
这声巨响,自然也惊动了整个大院。
邻居们纷纷开门探头,脸上带着惊疑不定。
待看清是林家兄妹又在“鼓捣”新玩意儿,并且弄出了香气扑鼻的爆米花时,惊疑变成了好奇和羡慕。
“嚯!林家这小子,又搞出什么名堂了?这动静,吓我一跳!”
“是爆米花!真香啊!他们家自己会崩了?”
“向阳,你这玩意儿行啊!比外面崩的也不差!”
孩子们更是被香气和响声吸引,围拢过来,眼巴巴地看着那白花花的爆米花,吞咽口水的声音此起彼伏。
林向阳顺势将第一次试验成功的爆米分给围观的孩子们和一些关系好的邻居品尝,收获了满满的好评。
这“声浪营销”的第一步,效果拔群!
接下来的几天,林家兄妹调整配方,熟练操作流程。
林向阳更是对“爆米花机”做了进一步优化,确保安全性和稳定性。
他们决定,在年前最后几个集日,正式出摊。
出摊地点选在了人流量大的街口。
林向阳深谙营销之道,他并不急于叫卖,而是将操作过程本身变成了一场表演。
卫国负责拉风箱控制火力,林向阳则神情专注地摇动着那架造型独特的“爆米花机”,压力表指针缓缓移动,吸引着路人的目光。
当压力达到临界点,林向阳会高喊一声:“响喽——大家捂好耳朵!”
伴随着这声提醒,孩子们既害怕又期待地捂住耳朵,瞪大了眼睛。
然后,便是那声标志性的、震耳欲聋的——
“砰——!!!”
巨响过后,蒸汽弥漫,香气四溢。
等待的人群发出一阵欢呼,仿佛共同参与了一场仪式。
新鲜出炉、热乎乎、香喷喷的爆米花瞬间被抢购一空。
这巨大的声响和火爆的场面,成了街口一景,也为林家带来了滚滚财源。
爆米花成本极低,售价却因独特的“体验”和绝佳的口感而颇有利润,收入甚至短时间内超过了稳扎稳打的烤红薯。
然而,树大招风。
这成功的声浪,也不可避免地传到了某些不和谐的音符耳中。
王翠花自上次夜探林家墙根、被警报机关吓得当众出丑后,着实安分了一段时间。
但刻在骨子里的嫉妒和眼红,并未因此而消散,反而像被压抑的火山,蓄积着更大的能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年代:重生1950,养仨娃!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年代:重生1950,养仨娃!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