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0.52/10】
送走了陈老师,林向阳站在院门口,望着她消失在胡同拐角,心中那根因“跳级风波”而紧绷的弦稍稍松弛了些许。
【能量:0.52/10】的光芒稳定地闪烁着,代表着方才成功守护妹妹成长节奏带来的满足与能量微涨。
他回到屋内,看着晓梅那几本堪称“惊艳”的笔记,心情复杂。
既为妹妹的天赋感到骄傲,又为这天赋可能招来的过度关注而隐忧。
他将笔记仔细收好,决定等晓梅回来,还是要委婉地提醒她,在学校可以稍微“藏拙”几分,笔记记得简单些,以免树大招风。
“大哥,陈老师是不是说姐姐特别厉害?”
卫国凑过来,脸上带着与有荣焉的兴奋,似乎完全忘了灯罩的事。
“嗯,晓梅是很棒。”
林向阳笑着揉了揉他的脑袋,“你也要加油,哪天你的手工活儿也能让赵大爷夸上天,大哥就更高兴了。”
卫国憨憨地笑了,用力点头:“嗯!我肯定好好学!”
家庭的温馨暂时驱散了外界带来的压力。
下午,林向阳继续用他的“石子教学法”给卫国讲解乘法的应用,这次他更加注重引导卫国理解数量关系,而非死记硬背。
晓雨也在一旁似懂非懂地跟着数石子,其乐融融。
然而,这份宁静并未持续太久。
傍晚时分,天色尚未完全暗透,大杂院里却比平日显得更加沉寂和躁动不安。
往常这个时间,几乎是全院最“热闹”的时候。
各家各户忙碌一天归来,洗菜做饭,呵斥孩子,互相串门借点葱蒜,嘈杂却充满生活气息。
但今天,却异常安静。
一种诡异的“缺失感”弥漫在空气中。
林向阳起初并未在意,直到他注意到,几乎每家每户的窗户都开着一条缝,不少人影倚在窗口、门边,侧着耳朵,脸上带着焦躁和期盼,似乎在努力倾听着什么,却又一次次失望地缩回头。
“怎么回事?”林向阳心下诧异。
很快,他意识到了问题所在——
太安静了!
缺少了那个每天傍晚准时响起,几乎成为大院生活背景音,承载着新闻、政策和精神慰藉的熟悉声音——
街道统一安装的有线广播匣子(喇叭)!没响!
往常这个时候,应该是广播新闻和报纸摘要的时间!
整个大院都会弥漫着播音员字正腔圆、充满力量的声音。
可今天,那片悬挂在每个院子中央、平时甚至觉得有些聒噪的铁皮喇叭,此刻却死寂无声!
难怪大家都像丢了魂一样,无所适从。
这年头,有线广播是绝大多数居民了解外界信息、接收上级指示、甚至娱乐放松(听戏曲、歌曲)的最主要渠道。
它的沉默,意味着与外界联系的某种中断,带来的是深深的不安和孤立感。
“广播咋不响了?”
“是啊,这都到点了!”
“不会出啥事了吧?”
“瞎说啥呢!估计是坏了吧?”
邻居们开始窃窃私语,焦躁的情绪如同瘟疫般蔓延。
没有广播,仿佛生活都失去了节奏和方向。
很快,这种焦躁汇聚成了行动。
几个管院小组的积极分子坐不住了,跑去街道办报告。不一会儿,街道的李爱华主任就带着一个干事,脸色严肃地匆匆赶了过来。
“怎么回事?广播怎么不响了?”
李主任一进院就高声问道,眉头紧锁。
这可不是小事,关系到政策宣传和思想阵地的稳定。
“不知道啊李主任,到点儿就没声!”
“是啊,突然就不响了,别的院好像也都没声了!”
“是不是线断了?”
大家七嘴八舌地围上去。
李主任抬头看了看悬挂在院子正中电线杆上的那个灰色铁皮广播匣子,指挥干事:“快去总闸和线路看看!”
干事跑去检查了一圈,很快回来汇报:“主任,总闸没问题,线路也好好的,别的院线路出口也有电,估计就是咱们院这个匣子本身出毛病了!”
问题锁定在了大院本身的广播喇叭上。
“谁会修这玩意儿?”李主任目光扫向全院。
人群瞬间安静下来,面面相觑。
这年头,收音机都是稀罕物,更别说这种带着变压整流装置的有线广播喇叭了。
结构虽然不复杂,但涉及到电路和磁性元件,对于普通居民来说,无异于黑箱天书。
大家的目光下意识地,齐刷刷地投向了西厢房门口——正揣着手、眯着眼看热闹的赵大爷。
赵大爷是院里公认手艺最好的老钳工,平时谁家铁器、简单机械出了问题,找他准没错。
李主任也像是看到了救星,赶紧走过去:“赵师傅,您老经验丰富,能给看看这广播匣子咋回事吗?这晚上还得听社论呢!”
赵大爷皱了皱眉,显然不太想揽这瓷器活。
修锅修盆他在行,这带电的玩意儿……
但看着李主任期盼的眼神和全院邻居的注视,他不好直接推脱,只得硬着头皮道:“我试试看吧,这电玩意儿,说不准。”
很快,梯子架了起来。
赵大爷小心翼翼地被扶上去,拆下了那个灰色的、饭盒大小的广播喇叭。
全院的人都屏息看着,仿佛看着救星。
赵大爷把喇叭放在院里的石桌上,拿出他那套精心保养但主要用于机械维修的工具,开始拆卸外壳。
林向阳也站在人群外围,默默看着。
他的电工知识主要来源于前世和虚拟图书馆的理论,实际动手经验并不多,但他直觉感到,这种普及型的有线广播喇叭,故障点大概率就那么几个。
赵大爷的动作很谨慎,但显然对电路不太熟悉。
他拆开外壳,露出里面的线圈、磁铁、纸盆和一个小小的、密封着的沥青电容(常见于老式设备)。
他先是仔细检查了线圈有没有烧糊的痕迹(没有),又看了看接线有没有松动(没有),然后用万用表(他居然有这工具!)笨拙地测量了一下线圈的通断(通的)。
问题似乎没在线圈上。
赵大爷的眉头越皱越紧,额角见了汗。
周围邻居期待的目光让他压力倍增。
他又尝试着检查了其他可见部分,依旧一无所获。
喜欢年代:重生1950,养仨娃!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年代:重生1950,养仨娃!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