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提议,如同一个巨大的诱惑,又像一个潜在的陷阱,摆在了林向阳面前。
从理智和长远来看,这无疑是天大的好事。
能更快地学到更多知识,节省时间,早日成才,彻底改变命运。
但林向阳那成年人的灵魂,却瞬间看到了这光环背后隐藏的巨大风险和代价。
晓梅才十一岁!她的心智远未成熟。
骤然跳级,进入一个全是比她大好几岁、生理和心理都更成熟的群体,她将如何自处?
会不会被孤立、排挤甚至欺负?
“神童”的光环会带来关注,更会带来难以想象的压力和嫉妒!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在这个敏感的年代,过分的“突出”有时并非好事。
王翠花的匿名信风波才刚刚平息,他不想让妹妹过早暴露在风口浪尖,成为某些人眼红的靶子。
更重要的是,跳级意味着更重的学业负担,意味着要压缩本就少得可怜的童年时光。
他不希望妹妹的整个世界只剩下学习和“天才”的标签。
她需要时间慢慢成长,去感受亲情,去拥有一些简单的快乐。
他希望她有一个相对完整、健康的童年,而不是在拔苗助长中扭曲了心性。
这个家,也需要晓梅。
她不仅是学生,也是这个家不可或缺的一份子,是弟弟妹妹的姐姐。
跳级带来的更远路程、更长时间在校,都会削弱家庭之间的联系和相互扶持的力量。
在这个风雨飘摇的时期,家庭的完整和凝聚力比什么都重要。
林向阳脑海中飞速权衡利弊,脸上却露出恰到好处的感激和一丝为难。
他深吸一口气,目光真诚而恳切地看向激动不已的陈老师:
“陈老师,首先,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感谢您对晓梅的这份看重和赏识。您能这么肯定她,我这当大哥的,心里……心里既高兴,又有点慌。”
他语气低沉下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沉重:“但是,陈老师,跳级这件事……请恕我不能立刻答应您。”
陈老师一愣,显然没料到他会拒绝,急切道:“为什么?这是多好的机会啊!难道你不想晓梅有更好的发展吗?”
“我想!我比任何人都想!”
林向阳语气坚定,随即话锋一转,充满了温情和责任,“但是,陈老师,晓梅不仅仅是学生,她首先是我的妹妹,是这个家的一员。”
他环顾了一下简陋却温暖的小屋,目光扫过懵懂的卫国和晓雨。
“您也看到了,我们家的情况……父母去得早,就我们兄妹四个相依为命。晓梅是很聪明,但她毕竟还是个十一岁的孩子。跳级意味着她要一下子面对那么多比她大好几岁的同学,学习压力也会成倍增加。我担心……我担心她承受不住那份压力,也担心她因为太突出,反而……反而失去了本该有的简单和快乐。”
他的声音里充满了兄长对妹妹的疼惜和保护欲:
“我知道这可能有点自私,但我更希望晓梅能一步一步,稳稳当当地长大。知识很重要,但健康成长、兄妹亲情,对我来说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她现在在四年级,学得并不吃力,也有余力去帮助弟弟妹妹,感受这个家的温暖。我不想因为跳级,让她被迫快速‘成熟’,被迫远离这些。”
他看向陈老师,眼神清澈而坚定:
“陈老师,您说她是天才,是神童。我相信您的判断。但正因为她是,我才更想小心翼翼地保护她,让她这棵苗子,能在相对宽松一点的环境里,扎稳根基,长得更结实,而不是急着把她拔高。等她再大一点,心理更成熟一些,再考虑跳级的事情,行吗?到时候,我一定全力支持!”
这番话说得合情合理,情深意切,没有一句否定晓梅的才华,却处处透着长兄如父的深沉爱意和远见卓识。
他将“跳级”的利弊从单纯的学业提升,扩展到了心理健康、家庭维系、成长节奏等多个维度,瞬间将陈老师从单纯的“教育者”视角,拉回到了更复杂的“现实”与“人情”层面。
陈老师愣住了。
她满腔发现天才、急于培养的热情,被林向阳这番绵里藏针、以柔克刚的话悄然化解。
她看着眼前这个少年老成、眼神却异常清澈坚定的哥哥,再看看这个虽然清贫却充满温情的家,忽然意识到,自己刚才的提议确实有些过于理想化和急切了。
是啊,林晓梅再聪明,也还是个孩子。
骤然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高龄环境,面对生理和心理的落差,那份压力或许真的不是她这个年纪能轻松承受的。
“伤仲永”的故事,她作为老师,听得还少吗?
而林向阳这番对妹妹的保护,对亲情的重视,让她在些许遗憾之余,又不禁生出深深的敬佩和感动。
这不是短视,这是一种更深沉、更负责任的爱。
【能量:0.52/10】——成功说服老师、保护妹妹带来的巨大成就感和责任感,让能量悄然提升。
陈老师脸上的激动和急切慢慢褪去,化为一种理解和释然,甚至带着一丝惭愧。
她叹了口气,语气缓和下来:“林向阳同志,你说得对……是我太心急了。只看到了孩子的天赋,忽略了她的年龄和心理承受能力,还有你们的家庭情况。你说得对,健康成长和亲情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你这个大哥,当得……真的很称职。”
她重新拿起那本笔记,眼神变得复杂:“那……这跳级的事,就暂时不提了。不过,晓梅的天赋我们不能完全忽视。你看这样行不行?她在四年级正常上课,但我会给她提供一些更有挑战性的拓展资料和思考题,算是因材施教,既不让她觉得无聊,也能稳步提升。你看如何?”
峰回路转!
这无疑是目前最好的处理方式!既肯定了晓梅的能力,又保护了她成长的节奏!
林向阳心中大喜,连忙躬身道谢:“太好了!谢谢陈老师!这样安排最合适!真的太感谢您了!”
又聊了些晓梅在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家里的困难,陈老师婉拒了林向阳留饭的邀请,起身告辞。
林向阳将陈老师送到院门口,再次诚挚道谢。
看着陈老师远去的背影,林向阳长长舒了一口气。
喜欢年代:重生1950,养仨娃!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年代:重生1950,养仨娃!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