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香花坊的暖灯将木质桌案染成琥珀色时,张老爷子正坐在藤椅上,手里捧着一本线装的《滨海民俗录》,封皮上的烫金字迹虽已斑驳,却依旧透着岁月沉淀的厚重。桌案上摆着三盏刚泡好的菊花茶,热气袅袅升起,与晚香玉的冷香交织在一起,驱散了初秋的凉意。
“你们可知,老城区能安稳这么多年,靠的不只是灵脉守护,还有祖辈传下来的民俗禁忌。”张老爷子指尖划过书页上的朱砂批注,目光落在陈砚、苏晚和陈玥身上,“尤其是中元节前后,这些禁忌更是半分不能破,否则很容易引恶影上身。”
陈砚放下手中的灵脉地图,往前凑了凑:“张爷爷,您具体说说?比如我们明天要去废弃医院找陈医生,那里是老城区的‘阴煞地’,是不是有特别需要注意的禁忌?”
“问得好。”张老爷子翻开《滨海民俗录》,指着一幅手绘的医院布局图,“废弃医院的手术室在民国时期就是‘往生室’,当年很多人没能挺过手术,执念都留在那里。你们去的时候,记住三点禁忌:第一,千万别碰手术台上的旧白布,那上面沾着太多‘往生气’,碰了容易被残影缠上;第二,听到婴儿哭声别回头,那是‘引魂婴’的幻象,一回头魂息就会被勾走;第三,凌晨三点前必须离开,那是医院阴气最重的时候,连善影都要躲着走。”
苏晚的指尖轻轻摩挲着奶奶的旧笔记,突然想起里面写过的“阴煞地避祸法”,与张老爷子说的禁忌隐隐呼应:“奶奶也提到过,进阴煞地要带‘阳气重’的物件,比如艾草、朱砂,或者沾过活人气的旧物。我们之前准备的晚香玉干花,算不算?”
“算,而且是上好的辟邪物。”张老爷子点头,从布包里掏出一小束晒干的艾草,分给三人,“晚香玉承善影执念而生,自带纯净气息;艾草是端午采的,阳气足。你们把艾草和晚香玉干花缝在衣兜里,再在手腕系上红绳,能挡住大部分恶影的冲撞。对了,苏晚,你的血脉能净化锁魂纹,遇到危险时别硬撑,用指尖血点在眉心,能暂时护住魂息。”
陈玥的残影飘到桌案旁,银锁泛着柔和的光,她看着《滨海民俗录》里的“残影沟通禁忌”,突然问道:“张爷爷,跟陈医生沟通的时候,有什么不能说的吗?比如不能提‘死亡’‘手术失败’这些词?”
“很聪明。”张老爷子赞许地看了她一眼,“残影最忌触碰执念痛点。陈医生是因为医疗事故被冤枉,你提‘手术失败’会刺激他的‘恶之执念’,让他更难冷静;但也不能完全回避——得用‘遗憾’‘弥补’这类词,比如‘我们想帮你完成当年没做好的事’,既点到核心,又不会引发抵触。另外,别盯着他的白大褂看,上面沾着当年的血渍残影,容易让他陷入回忆循环。”
周瑶端着一盘刚做好的桂花糕走进来,听到“民俗禁忌”,忍不住凑过来:“张爷爷,那我们普通人在中元节要注意什么?比如能不能晚上出门,能不能捡路边的旧东西?”
“普通人更要注意。”张老爷子笑着拿起一块桂花糕,“第一,中元节前后别在晚上十点后出门,尤其是老巷;第二,看到路边的旧玩具、旧首饰别捡,那可能是恶影的‘引魂物’,捡了会被缠上;第三,家里的镜子晚上要盖起来,残影容易通过镜子进入房间;第四,给祖先烧纸要在十字路口,烧完别回头,直接回家,要是感觉身后有人跟着,就咳嗽三声,再跺跺脚,能把残影震开。”
陈砚认真地把这些禁忌记在笔记本上,突然想起之前在拆迁区遇到的王大爷残影,当时要是知道这些禁忌,或许能更快帮他找到照片:“张爷爷,之前我们在拆迁区帮王大爷找照片时,他的残影总在碎砖堆里转圈,是不是因为那里是他的‘执念锚点’?按民俗说,是不是不能随便挪动锚点附近的东西?”
“没错。”张老爷子翻开《滨海民俗录》的“执念锚点篇”,“每个残影都有自己的执念锚点,可能是一件旧物,一个地方,甚至一句话。锚点附近的东西不能乱挪,比如王大爷的锚点是照片,碎砖堆是他记忆里的‘藏照片地’,你们要是提前搬开碎砖,他的执念会混乱,甚至变成恶影。以后遇到这种情况,先跟残影沟通,问清锚点位置,再动手帮忙。”
苏晚突然想起奶奶旧笔记里的一句话:“民俗非迷信,是活人对残影的敬畏,也是残影对活人的提醒。”她看着桌案上的《滨海民俗录》、艾草、红绳,突然明白这些看似琐碎的禁忌,其实是祖辈们用无数经验总结出的“共存法则”——既保护活人不受残影惊扰,也给残影留了体面,不让它们因执念混乱而变成恶影。
“对了,还有个重要的禁忌,跟拾遗阁有关。”张老爷子的神色突然变得严肃,“你们拿到的‘双生佩’碎片,千万别在满月夜拿出来。拾遗阁的初代阁主曾用‘月魂术’污染过佩饰,满月夜佩饰会吸收阴气,容易引来首领的感应。明天是农历十三,离满月还有两天,你们去废弃医院前,把佩饰用红布包好,别露出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霓虹残影:都市异闻簿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霓虹残影:都市异闻簿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