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分析
“石窟”内的时间仿佛失去了刻度,唯有江静云面前那堆日益增厚的监听记录纸,标记着昼夜的交替。中央嘉奖令带来的悲壮与振奋,已沉淀为眼底更深的坚定。她几乎将自己焊在了临时架设的监听设备前,耳机如同长在了耳朵上,纤细的手指不时在记录本上飞速计算、勾勒,时而凝神细听,时而蹙眉沉思。
那张记录着异常谐波的纸片,被她用图钉固定在视线正前方的木板上。那微小的频率偏移,那陌生的谐波特征,像敌人留下的一个诡秘笑容,充满了挑衅与未知。
陆明远和雷万山没有打扰她,只是默默保障着她的后勤,并加倍警惕着外部的动静。他们知道,江静云此刻进行的工作,是一场无声的战役,其凶险程度不亚于任何一次街头枪战。破解不了这个技术谜题,小组就可能永远被困在通讯的牢笼里,甚至可能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一头撞进敌人精心设置的电子陷阱。
干粮和水放在她触手可及的地方,但她常常忘记食用。她的世界只剩下那些无形的电波,以及它们在示波器上留下的蜿蜒轨迹。她尝试了各种已知的信号分析方法——滤波、频谱比对、时域分析……但那诡异的谐波如同水中的游鱼,总能在她即将捕捉到时滑脱。
几天过去了,进展微乎其微。疲惫像潮水般涌来,眼球布满了血丝,太阳穴针扎似的疼。她甚至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神经过敏,将普通的信号干扰误判为了新的模式。
就在她几乎要放弃这条思路,准备从头再梳理一遍所有历史记录时,一个极其偶然的发现,像黑暗中划过的火柴,瞬间照亮了某个角落。
那是在对比一段数周前的、信号质量较差的旧录音时,她为了校准设备,无意间将当前捕捉到的、带有异常谐波的“钟摆”信号与旧录音中的“钟摆”信号进行了叠加播放。刺耳的噪音中,她敏锐的耳朵捕捉到了一丝几乎被淹没的规律——那异常谐波的某些峰值,竟然与旧信号中某个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背景噪点,存在着微弱但确切的对应关系!
这不是全新的东西!这是原有信号基础上的一种“调制”或“加载”!
这个发现让她浑身一颤,疲惫瞬间被驱散。她像发现了猎物的母豹,立刻扑到设备前,重新调整参数,进行更精密的滤波和频谱细化分析。
经过几乎不眠不休的十几个小时,一个惊人的推论逐渐在她脑海中清晰起来——这异常谐波,并非独立的信号,而是一种“寄生”在原有“钟摆”定位信号上的、极其隐蔽的低频编码信号!其功率被刻意压制到极低,几乎淹没在主信号的噪音背景中,若非她拥有绝对音感般的敏锐和对历史数据的坚持回溯,根本不可能被发现!
敌人不仅仅在定位,他们还在利用定位信号作为载体,秘密传递着另一种信息!
这个发现让她脊背发凉。徐远舟,或者他背后的技术部门,其手段之刁钻、心思之缜密,简直令人发指!
她立刻将这个突破性发现汇报给陆明远。
“……也就是说,‘钟摆’很可能是双重的,”江静云的声音因激动和疲惫而微微沙哑,但眼神亮得惊人,“明面上是定位侦察信号,暗地里,还是一条单向的、极其隐蔽的指令传递通道!接收端只需要特定的解调设备,就能从这看似普通的定位信号中,读取到秘密指令!”
陆明远听完,沉默良久。镜片后的目光锐利如刀,仿佛要穿透这厚厚的地层,看清敌人那层层叠叠的诡计。
“能破译其编码内容吗?”他沉声问。
江静云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丝遗憾:“很难。这种低频编码方式非常奇特,冗余度极低,没有密钥或足够长的样本,几乎无法破解。而且,这种方式传输效率很低,可能只用于传递极其简短的指令或确认信号。”
虽然无法知晓具体内容,但这个发现本身,价值巨大!它解释了为什么“钟摆”的信号模式有时会显得“僵硬”和“规律”,因为它必须保证载体信号的稳定性,以确保隐藏信息的正确传输。它也解释了为什么敌方某些行动似乎总能协同一致,因为他们拥有一条几乎不可能被侦测的秘密通讯链!
“这就好比……”陆明远缓缓踱步,寻找着恰当的比喻,“我们一直在盯着敌人挥舞的旗子(定位信号),以为那就是全部,却没想到,他们真正传递命令的方式,是旗手之间眼神的细微变化(寄生编码)。”
“是的!”江静云重重点头。
“立刻将这一发现,连同所有相关数据特征,记录归档,列为最高机密。”陆明远下令,“这是我们付出巨大代价才换来的情报,对未来应对类似技术威胁至关重要。”
他走到地图前,目光深沉。敌人的技术优势再次得到证实,但小组也并非毫无收获。至少,他们撕下了对方一层伪装,窥见了那迷雾之后,更精巧也更危险的布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西安西安古城密档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西安西安古城密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