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夫人的刁难如同一盆冷水,浇熄了沈清辞因诗会成功而产生的些微波澜,让她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才名”之下暗藏的凶险。
她愈发谨慎,深居简出,对外界的邀约多以“身体不适”、“潜心静修”为由推拒,努力将那份突如其来的关注度降温。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这日,柳嬷嬷从外面采买回来,神色有些慌张,又带着几分神秘。
她屏退左右,从怀里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个细长的、用普通油纸包裹着的物件。
“小姐,”柳嬷嬷压低声音,手有些抖,“刚才在街上,有个小乞儿突然撞了老奴一下,把这个塞进了老奴的篮子里,说是……说是有人给‘折梅小姐’的……”
折梅小姐?!
沈清辞的心猛地一跳!
瞬间接过那油纸包。
触手微沉,冰凉坚硬。
她迅速打开油纸。
里面并非她预想中的书信,而是一支崭新的、雕刻精美的黄杨木雕梅花簪。
木质细腻,纹理清晰,梅花花瓣层层叠叠,栩栩如生,工艺极佳,却并非名贵材质,像是市面上手艺好的匠人所制,并无特殊标记。
这是什么意思? 沈清辞蹙眉。
萧景珩派人送来一支木簪?代替“折梅”的暗号?还是另有深意?
她仔细检查油纸,内外并无一字一句。她又拿起木簪,反复查看。
簪身光滑,并无刻字。
但在簪尾一处不易察觉的背面,她用指尖细细摩挲时,感觉到了一处极细微的、新刻上去的凹痕!
她立刻将簪子凑到灯下,调整角度仔细辨认。
那是一个极其简单的刻痕,与那半块玉佩银边内的标记一模一样——
一道略深,一道略浅,交叉在一起,像一个简易的箭头或“入”字!
沈清辞的呼吸几乎停滞!
萧景珩怎么知道这个标记?
他见过那半块玉佩?
还是他本身就与这标记代表的含义有关?
无数个念头在她脑中炸开!
震惊、恐惧、疑惑、还有一丝难以抑制的兴奋和探究欲交织在一起!
他不仅仅是在回应诗会风波,他是在用这种方式告诉她:我注意到你了,而且,我知道的远比你想象的要多。包括你身上的秘密。
这是一种示威,也是一种……诱惑。
诱惑她踏入一个更深的、可能连接着原主秘密和更大阴谋的漩涡。
他到底是谁?目的何在?
巨大的危机感攫住了她。
与萧景珩接触,无异于与虎谋皮,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
但……
她看着手中这支木簪和那个熟悉的刻痕。
拒绝的代价是什么?
装作什么都没发生,继续待在侯府这日渐收紧的牢笼里,等待不知何时会到来的、更不堪的联姻?
或者在某一次阴险的算计中身败名裂?
而那半块玉佩的秘密,可能永无解开之日?
春桃、秋云的悲剧,可能还会继续上演?
不。
她不甘心。
萧景珩是危险的变数,但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可能打破僵局的外部力量。
他展示了力量,也展示了信息优势。
最重要的是,他主动递出了橄榄枝——虽然这橄榄枝上可能淬着毒。
赌一把。
一个声音在她心底响起。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入局,或许还能博得一线生机!
她需要信息,需要外力,需要弄清楚原主的过去和这侯府的暗流。
萧景珩,可能是唯一的突破口。
决心已定,她反而冷静下来。
如何回应?
她不能写信,落人笔实太过危险。
她需要一种同样隐蔽的方式。
她目光扫过妆台,看到之前练习刺绣时剩下的一些零碎丝线。
心中一动。
她选出三股丝线:一股鸦青,一股雪白,一股胭脂红。她将三股线仔细地捻合在一起,编成一条极细的、色彩独特的绳辫。
鸦青代表未知与危险,雪白代表冰雪与困境,胭脂红代表血性与决心。
这三色交织,便是她此刻心境的写照,也是一个模糊的回应——
我收到了,我看到了你的试探,我身处困境但亦有决心。
她将这条三色丝线编成的细绳,小心翼翼地缠绕在那支黄杨木梅花簪的簪身上,在不破坏整体美观的前提下,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装饰。
然后,她将簪子重新用油纸包好。
“嬷嬷,”她将油包递给柳嬷嬷,神色凝重,“明日您再去那附近……若再见到那小乞儿,无需说话,只需将此物‘不小心’掉落在他附近即可。”
柳嬷嬷吓得脸色发白:“小姐!这……这太危险了!那是什么人咱们都不知道啊!”
“嬷嬷,”沈清辞握住她颤抖的手,眼神坚定,“我们现在的处境,难道就不危险吗?放心,我心中有数。只需按我说的做,切勿被人察觉。”
柳嬷嬷看着她沉静却不容置疑的眼神,最终咬了咬牙,重重点头:“哎!老奴……老奴知道了!”
第二日,柳嬷嬷依计行事,回来后对着沈清辞微微点了点头。
信号,已经发出。
沈清辞独坐窗前,手中摩挲着那枚真正的白玉兰簪。
窗外暮色四合,寒梅映雪。
她知道,自己已经推开了一扇危险的门,门后可能是深渊,也可能是通往自由与真相的秘径。
才名是明处的枷锁与武器。
而与萧景珩的接触,则成了暗处更凶险、也可能更强大的博弈。
暗潮,已随着那支梅花簪与三色丝线,悄然涌动。
喜欢望凝眉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望凝眉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