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引:** 遗诏虽定伦常案,位份犹需权衡量。纯字昭显帝王意,九嫔之首启新章。
先帝遗诏的出现,如同在沸腾翻滚的油锅里精准地泼入一瓢冷水,那激烈迸溅的、关于“伦常”的非议与攻讦之声,瞬间被压制下去,朝堂之上出现了短暂的、诡异的平静。然而,浸淫权力场多年的老狐狸们都心知肚明,政治的博弈从未因一纸诏书而真正停止,它只会转换形式,在更隐蔽、更刁钻的角度伺机而动。
蒲忌植不愧是历经两朝风雨、在波谲云诡的朝局中屹立不倒的老臣。在经历了紫宸殿上最初的震惊与措手不及后,他迅速收敛了情绪,那双深邃的眼眸在退朝后的值房里闪烁着精明的光芒。他召集了核心党羽,一番密议,很快便找到了新的攻击点。他不再愚蠢地纠缠于已被铁证(先帝遗诏)推翻的“乱伦”指控,转而率领其麾下言官与部分秉持“礼法”的守旧派,就苏璃的具体位份问题,发起了新一轮看似合乎规矩、实则暗藏机锋的攻势。
几日后的常朝,紫宸殿内,关于苏璃册封位份的争论再起。气氛虽不似上次那般剑拔弩张,却同样凝重。
“陛下,”蒲忌植手持玉笏,出列躬身,言辞听起来比上次“恳切”了许多,甚至带着几分“为国为民”的忧思,然而字字句句依旧暗藏锋芒,“先帝遗命,天意昭昭,臣等自当凛遵,不敢有违。然,”他话锋一转,抬起了头,目光坦然地对上御座上的云承睿,“册封妃嫔,亦关乎国体朝纲,需得慎重。苏氏……虽得先帝青眼,然其出身寒微,其父不过一获罪罢黜之地方小吏,此其一;且其本人曾于感恩寺带发修行,虽非正式出家,然毕竟有方外经历,此其二。此二者,皆与高位妃嫔所需之德仪、门第不甚相合。”
他略微停顿,观察了一下皇帝的神色,见云承睿面沉如水,并无表示,便继续道:“若陛下念及先帝遗意,施以隆恩,臣等不敢阻拦。然,若骤然册以过高位份,恐难以令朝野上下心服口服,亦有损皇室清誉,恐非先帝嘱托‘可堪大用’之本意啊。”他将“可堪大用”四个字咬得稍重,暗示若真为苏璃好,就不应将她置于过高的、引人非议的位置。
他话音刚落,身后立刻有御史台的官员出列附和:“太尉所言句句在理,老成谋国!妃嫔之德,当为天下女子之表率。苏氏虽有先帝遗命在身,然其经历确实特殊,若册封过高,恐民间不明就里者效仿,有伤风化,动摇礼法根基啊陛下!”
“陛下,依臣愚见,”另一名吏部官员进言,看似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不若册为‘嫔’,位列九嫔之中。如此,既全了先帝之意,使其脱离无名无分之境,也合乎礼法规制,上下皆能接受,岂不两全其美?” “嫔”位,虽也是主位,但在九嫔中排序靠后,与云承睿心中所想相去甚远。
云承睿端坐龙椅,玄色朝服上的金龙张牙舞爪,衬得他面色愈发沉静,唯有那双幽深的眸子里,偶尔掠过一丝冰冷的怒意。他深知,这早已不是简单的位份高低之争,而是蒲忌植及其党羽在借此机会试探他这位年轻帝王的底线,打压他日益增长的权威,更是对苏璃本人及其背后所代表的、他所欲扶持力量的一种变相羞辱与压制。他今日若在此事上妥协,不仅寒了苏璃的心,更会向满朝文武传递出一个软弱的信号,日后苏璃在宫中必将举步维艰,他的任何旨意都可能受到更强烈的挑战。
“众卿所言,不无道理。”云承睿缓缓开口,声音平稳,听不出喜怒,却自然而然地带着帝王不容置疑的威压,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苏氏出身与经历,确有其特殊之处。”他先肯定了对方的部分论点,以示公允,随即话锋一转,语气加重,“然,先帝明旨,言苏氏‘可堪大用’,此四字,重逾千斤!朕若仅以普通嫔位待之,岂非显得朕目光短浅,辜负了先帝的深切期许?亦让天下人觉得,朕对待先帝托付之人,刻薄寡恩,非仁君所为!”
他目光如炬,缓缓扫过下方神色各异的众臣,最终落在一直沉默不语、闭目养神的礼亲王身上。礼亲王是宗室中辈分最高的长辈,素来不参与派系争斗,地位超然,他的话往往具有相当的分量。云承睿缓和了语气,开口道:“皇叔,您乃宗室长辈,德高望重。依您之高见,此事当如何处置,方能既合乎祖宗礼法,周全众卿之虑,又不负先帝遗意,彰显天家恩典?”
这一问,既给了礼亲王面子,也将难题抛了过去,更将争论引向了寻求解决方案的务实层面。
礼亲王闻声,缓缓睁开眼,出列躬身。他年事已高,声音带着一丝苍老,却依旧清晰:“陛下垂询,老臣不敢不直言。”他沉吟片刻,仿佛在仔细权衡,“陛下,老臣以为,蒲太尉所虑,乃是为朝廷礼法、皇室声誉计,确是老成持重之言;而陛下谨遵先帝遗命,欲厚待苏氏,亦是仁孝之心,天地可鉴。既然双方各有道理,僵持不下,恐伤君臣和气,亦有碍朝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昭璃天下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昭璃天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