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惊弦在病床上那句“尽快安排”的执拗嘱托,像一块沉重的磐石,压在了萧逐云的心上,也通过他沉重而简短的转述,传达到了《长亭雪》剧组每一位核心成员的心中。
没有震惊,没有质疑,甚至没有过多的议论。一种沉重而肃穆的默契,在短暂的沉寂后,迅速取代了之前的惊慌与担忧。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深深打动后油然而生的责任感,以及一种近乎悲壮的决心——他们要倾尽全力,为这位用生命在坚持的艺术家,铺平最后一段、也是最艰难的一段路。
导演连夜召集了制片人、摄影指导、美术指导、灯光组长、场务总管等所有部门负责人,开了一场气氛前所未有的会议。没有往常讨论艺术创作时的激烈碰撞,也没有权衡预算时的精打细算,会议的主题只有一个:如何在不惜一切代价确保萧惊弦健康和安全的前提下,协助他完成最后几个镜头的拍摄。
“没有什么比萧老师的身体更重要!”导演的开场白斩钉截铁,眼神里是前所未有的凝重,“一切拍摄计划,都必须为他的身体状况让路。我们的目标不是赶进度,不是追求完美,而是‘完成’。是在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帮助萧老师实现他的心愿。”
制片人立刻表态:“资金方面不用担心,所有因调整产生的额外费用,全部绿灯!需要什么设备、什么人员保障,尽管提!哪怕是把医院ICU的监控设备临时搬到片场,也要确保万无一失!”
这个基调一定下来,整个剧组的运作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它不再仅仅是一个追求艺术和效率的创作集体,更像一个围绕着一个核心、精密运转的守护系统。
一、 医疗级的片场环境改造
首先是对拍摄环境的彻底改造。制片方花费重金,请来了专业的医疗环境顾问,对计划用于拍摄的摄影棚进行了近乎苛刻的改造。
恒温恒湿系统: 安装了最先进的恒温恒湿系统,确保棚内温度始终维持在最适合病人休养的22-24摄氏度,湿度保持在50%-60%,避免任何温差和干燥对呼吸道的刺激。
空气净化: 配备了医院手术室级别的空气净化系统,24小时不间断运行,最大限度减少粉尘、病菌等过敏原。
专业医疗区: 在摄影棚内僻静通风的角落,用隔音材料搭建了一个临时的“医疗监护区”,配备了齐全的急救设备、氧气瓶、心电监护仪,甚至预留了静脉输液的位置。萧惊弦的主治医生李主任团队的一名医生和一名护士,将在拍摄期间全程待命于此。
无障碍与减噪: 所有通道确保平坦无障碍,便于轮椅或担架通行。地面铺设了厚厚的地毯以吸收噪音,所有设备移动都要求轻抬轻放,现场除必要指令外,保持最大限度的安静。
二、 极致细化的拍摄方案
导演和摄影指导对着最后几场戏的分镜脚本,进行了逐帧分析般的细化。
时间切割: 将原本可能连续拍摄的戏份,切割成以“分钟”为单位的超短片段。计划每次拍摄时间严格控制在10-15分钟内,随后必须强制休息至少30分钟,由医护人员检查体征。
机位预置: 所有机位、灯光、轨道都在萧惊弦抵达前全部预设、调试完毕,并进行多次彩排确认。他到场后,只需进行微调即可开拍,最大限度减少他的等待和站立时间。
表演简化: 与萧惊弦沟通后,在保证核心情感表达的前提下,适当简化了一些需要较大肢体动作或情绪剧烈起伏的表演细节,改为更依赖眼神和微表情的静态表达,以减少体力消耗。
AB角与替身预案: 为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准备了详细的预案。如果需要拍摄远景、背影或不露脸的局部特写,将由精心挑选的、体型相似的替身演员完成,后期再进行技术处理。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备用方案,绝不让萧惊弦硬撑。
三、 全员参与的温情守护
剧组的改变,体现在每一个细微的角落和每一位工作人员的行动上。
“静音”模式: 片场进入了一种特殊的“静音”工作状态。对讲机音量调到最低,交流基本靠手势和眼神,脚步放轻,工具轻拿轻放。那种创作时特有的、充满活力的嘈杂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庄重而温柔的寂静。
后勤保障升级: 后勤部门准备了各种易消化、高营养的流食和热饮,时刻保温,只要萧惊弦休息,立刻就能送上。他的专用休息椅是特制的、带加热和按摩功能的航空座椅,铺着最柔软的羊毛毯。只要他离开镜头,立刻会有工作人员悄无声息地为他披上厚厚的预热过的外套。
默契的配合: 所有与萧惊弦有对手戏的演员,都提前做足了功课,确保自己能以最精准、最一条过的方式完成表演,避免任何不必要的重复和等待。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像上了发条一样,高效、精准地完成自己的环节,整个流程如行云流水,只为缩短萧惊弦在镜头前的工作时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生:暖宠病弱影帝父亲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重生:暖宠病弱影帝父亲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