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大小与质量:地球的2.7倍半径,6.5倍质量
通过凌星法,天文学家测量了GJ 1214b的半径:约为地球的2.7倍(17,000公里,比海王星小8000公里);通过径向速度法得到质量:6.5 M⊕。
接下来是关键的密度计算:
地球密度≈5.5 g/cm3(岩石+金属);
GJ 1214b的体积≈(2.7)3×地球体积≈19.7×地球体积;
密度≈6.5 M⊕ / 19.7 V⊕≈1.9 g/cm3。
1.9 g/cm3的密度是什么概念?比地球轻3倍,比水重近2倍。这意味着,GJ 1214b不是岩石为主的行星,而是低密度的“水+岩石”混合体。
2.3 密度之谜:1.9 g/cm3指向“水世界”
1.9 g/cm3的密度,是GJ 1214b成为“水世界”的核心证据。模型模拟显示,它的内部结构分为三层:
岩石核心:质量约为地球的10%,半径约为地球的30%(5100公里),由铁、镁、硅酸盐组成;
水层:覆盖在岩石核心上,深度达数百公里,质量占行星总质量的90%;
大气层:厚达1000公里,主要由水蒸气组成(后面会详细讲)。
简单来说,GJ 1214b就像一个“被水泡着的岩石球”——岩石核心只占很小一部分,其余都是水。
第三章 大气层与表面:全球深海的“证据链”
GJ 1214b的“水”,不仅藏在内部,更包裹在厚厚的大气层里。
3.1 哈勃望远镜的“嗅觉”:捕捉到水蒸气吸收线
2010年,哈勃太空望远镜的广角相机3(WFC3)对GJ 1214b进行了凌星光谱观测——当行星凌星时,恒星的光会穿过行星大气层,大气层中的分子会吸收特定波长的光,形成“吸收线”。
哈勃的观测结果震惊了天文学家:他们在1.4μm波长处发现了OH自由基的吸收线——这是水蒸气的“指纹”。更关键的是,吸收线的强度表明,GJ 1214b的大气层富含水蒸气,占比可能超过50%。
3.2 大气层模型:厚达1000公里的“蒸汽毯”
结合哈勃的观测和气候模型,科学家还原了GJ 1214b的大气层:
厚度:约1000公里,是地球大气层的10倍以上;
压力:表面大气压约为地球的10-100倍(相当于地球海洋1000米深处的压力);
成分:90%以上是水蒸气,剩下的是少量二氧化碳、甲烷和氮气。
这么厚的大气层,带来的是强烈的温室效应:GJ 1214b的平衡温度(无大气层时的温度)约为280K(7℃),但因温室效应,表面温度升至300K(27℃)——刚好是液态水的“舒适区”。
3.3 表面模拟:没有陆地,只有“无尽海洋”
基于密度和大气层数据,科学家用计算机模拟了GJ 1214b的表面:
无陆地:整个星球被海洋覆盖,没有山脉、大陆或岛屿;
海洋深度:从表面到岩石核心,深度达500-1000公里(地球海洋最深仅11公里);
水的状态:表面是液态水,因高压可能形成“超临界水”(温度和压力超过临界点,既不是液体也不是气体,具有强溶解性);
洋流与潮汐:因轨道近、恒星引力强,海洋会有剧烈的潮汐运动,可能驱动全球洋流。
第四章 宜居性:冷海的“潜在生机”
没有陆地的星球,能算“宜居”吗?GJ 1214b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
4.1 温度平衡:27℃的“海洋恒温”
GJ 1214b的表面温度约27℃,与地球热带海洋温度相当。虽然比地球平均温度(15℃)高,但对生命来说,这个温度完全可行——地球的热带珊瑚礁、深海微生物,都能在这种温度下生存。
4.2 水的循环:类似地球的“蒸发-降水”系统
厚厚的大气层让GJ 1214b拥有完整的水文循环:
海洋蒸发成水蒸气,进入大气层;
水蒸气冷却凝结成云(可能由微小的水滴或冰晶组成);
云层降水(雨或雪)回到海洋,完成循环。
这种循环会维持海洋的存在,不会让水全部蒸发到大气层中——就像地球的“水循环”维持了海洋的稳定。
4.3 生命的可能:深海里的“隐形居民”
虽然没有陆地,GJ 1214b的生命可能藏在深海热泉或冰层下(如果表面有薄冰的话):
深海热泉:岩石核心与海洋的交界处,可能有高温高压的热泉,释放化学能(如硫化氢),微生物可以利用这些能量生存(类似地球的海底热泉生态系统);
高压海洋:深层海洋的压力极大,可能存在“高压微生物”,适应超临界水的环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可观测Universe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可观测Universe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