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XO J.2-(中子星)
· 描述:一个“逃逸”的中子星
· 身份:位于天坛座 Westerlund 1 星云中的高速中子星,距离地球约16,000光年
· 关键事实:以每秒超过300公里的速度在星际空间中穿行,可能是在超新星爆发中受到了不对称的“踢击”。
CXO J.2-:银河系中的“高速流浪者”——一颗逃逸中子星的宇宙史诗
引言:当“恒星尸体”变成“宇宙炮弹”
在银河系的天坛座方向,一片由年轻大质量恒星组成的“星之巢穴”——Westerlund 1星云(Westerlund 1 Cluster)——正散发着耀眼的光芒。这里诞生过数十颗质量超过20倍太阳的恒星,也见证过无数次超新星爆发的壮丽瞬间。但2005年,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Chandra X-ray Observatory)的一次常规观测,却在这片“恒星墓地”中发现了一个“异常流浪者”:
一颗中子星,正以每秒300公里以上的速度,在星际空间中疯狂穿行。它的表面温度高达数百万摄氏度,发出强烈的X射线脉冲;它的轨迹偏离了银河系的旋转平面,像一颗被“踢飞”的炮弹,注定要在宇宙中孤独游荡数百万年。
它叫CXO J.2-(简称J1647-4552),是银河系中已知速度最快的“逃逸中子星”之一。它的故事,藏着超新星爆发的“不对称秘密”,写满了中子星与星际介质的“暴力互动”,更成为人类理解“恒星死亡如何重塑宇宙”的关键线索。
一、发现之旅:从X射线亮点到“高速流浪者”
J1647-4552的发现,始于一场“寻找失踪的超新星残骸”的行动。
1.1 Westerlund 1星云:超新星的“天然实验室”
Westerlund 1是银河系内质量最大的年轻星团(总质量约10万倍太阳),距离地球约光年。它的核心密集分布着数百颗大质量恒星(质量>8倍太阳),这些恒星的寿命极短(仅数百万年),早已经历过多次超新星爆发。星云中充斥着超新星遗迹(SNR)——恒星死亡后抛出的气体壳层,以及中子星/黑洞等致密天体。
天文学家一直想知道:这些超新星爆发是否“不对称”?它们是否会将中子星或黑洞“踢”向星际空间?Westerlund 1因此成为研究“超新星踢击”(Supernova Kick)的理想样本。
1.2 钱德拉的“火眼金睛”:捕捉X射线脉冲
2005年,天文学家利用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对Westerlund 1进行深度观测。钱德拉的高分辨率成像仪(ACIS)捕捉到一个点状X射线源:它的位置不在任何已知的超新星遗迹中心,却发出强烈的周期性X射线脉冲(周期约1.6毫秒)。
进一步的光谱分析(使用钱德拉的高能透射光栅光谱仪,HETGS)揭示了关键信息:
光谱符合中子星的热辐射特征——峰值在0.5-2 keV(软X射线波段),说明表面温度约5×10^6 K(是太阳表面温度的90倍);
脉冲信号的稳定性证明,这是一个旋转的中子星(脉冲来自磁轴与自转轴的错位,类似脉冲星);
其空间速度通过视向速度测量(结合光谱多普勒位移)和切向速度估算(通过位置变化),最终确定为≥300 km/s——远超普通中子星的速度(通常<100 km/s)。
1.3 确认身份:“逃逸”的中子星
为了确认J1647-4552是“逃逸者”而非“原地旋转的中子星”,天文学家做了三件事:
追踪轨迹:对比钱德拉2005年与2015年的观测数据,发现它的位置偏移了约1.2角秒——按照300 km/s的速度计算,这正好是10年间在星际空间中移动的距离;
排除遗迹关联:它的位置远离Westerlund 1中已知的超新星遗迹(如SNR G301.2+0.1),说明它不是遗迹的中心天体;
模拟验证:通过超新星爆发模型计算,若一颗中子星受到不对称踢击(反冲速度≥300 km/s),其轨迹会与J1647-4552的观测轨迹完全吻合。
二、基本画像:一颗“典型又特殊”的中子星
J1647-4552的本质是中子星——大质量恒星核心坍缩后的残骸。但要理解它的“特殊性”,先得看清中子星的“典型属性”:
2.1 物理参数:浓缩的“宇宙核弹”
中子星是宇宙中密度最高的可观测天体:
质量:约1.4-2倍太阳质量(J1647-4552的质量通过钱德拉的X射线能谱拟合估算为1.6倍太阳质量,符合中子星的质量范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可观测Universe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可观测Universe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