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尚未完全褪去,长安城外的秋林还浸在一片朦胧的晨雾里。裴安派来的五名亲卫,早已潜伏在赏景亭附近的密林中,身上裹着与落叶同色的麻布,连呼吸都压得极轻。他们奉命彻夜监视,眼看天快亮了,远处的林间突然传来车轮碾压枯枝的声响 —— 十多人驾着三辆马车,正朝着赏景亭的方向而来。
亲卫小队长李虎眯起眼睛,借着熹微的晨光仔细观察。为首的马车停下后,下来几个穿着崔府仆役服饰的人,手里捧着红绸、灯笼、瓷瓶等物,显然是来装饰亭子的。他们动作麻利地将红绸系在亭柱上,灯笼挂在檐角,又在石桌上摆好精致的瓷杯与茶具,连石凳上都铺了软垫,处处透着精心准备的痕迹。
而另一队人,则扛着帐篷支架、被褥、食盒等物品,绕到赏景亭西侧的密林里,很快便搭建起两座隐蔽的帐篷。帐篷的布料是深色的,与周围的树木融为一体,若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李虎心里咯噔一下 —— 崔安不过是请高阳赏秋,为何要在密林里搭帐篷?这显然不只是 “赏景” 那么简单。他立即示意身边的亲卫,快马回城,将这里的情况禀报裴安。
与此同时,长安城内的县衙大牢里,却是一片死寂。之前被抓的那几个泼皮,正蜷缩在牢房的角落,脸上还带着被审问时的惊恐。负责看守的士兵刚换完岗,转身去取早饭,再回来时,却发现牢房里的泼皮已全部倒在地上,胸口插着短刀,早已没了气息。
更诡异的是,每具尸体旁,都放着一块刻有左金吾卫标识的铜牌 —— 那是裴安手下亲卫的身份证明。士兵吓得魂飞魄散,连滚带爬地去禀报县令。县令赶到时,看着牢房里的惨状,脸色瞬间惨白,他不敢耽搁,立即派人将此事禀报上司。
此时的裴安,刚从城外皇家庄园巡视回来,正坐在衙署里处理公务。听到亲卫禀报赏景亭的异常,他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
“备马!” 裴安猛地站起身,眼神里满是怒意,“去城外赏景亭!”
而赏景亭这边,距离高阳约定到来的时间还有半个时辰。崔安的管家提着一个精致的木盒,快步走到崔安身边,压低声音说:“公子,药准备好了,放在这个瓷瓶里,只要掺在酒里,公主喝了……”
崔安接过木盒,打开一看,里面放着一个小巧的白瓷瓶,瓶身上没有任何标记。他捏着瓷瓶,手指微微用力,心里却有些犹豫 —— 他原本计划,等高阳喝下药,失去意识后,便将她带到密林的帐篷里,生米煮成熟饭,到时候就算裴安发现,李世民也只能将高阳许配给他。可刚才看到高阳对自己的情意,他又觉得,或许不用下药,凭借自己的魅力,也能让高阳主动倾心。
“知道了,你先下去吧,让随从们都退到远处,没有我的命令,不准靠近。” 崔安将瓷瓶放回木盒,递给管家,语气带着几分不确定,“这药…… 先放着,我再想想。”
管家愣了一下,随即躬身应道:“是,公子。”
没过多久,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高阳的车驾到了。她身着一身鹅黄色襦裙,裙摆上绣着秋日的菊花图案,头发挽成精致的高髻,插着一支珍珠步摇,看起来比往日多了几分娇俏。看到赏景亭的布置,她眼睛一亮,笑着对崔安说:“崔公子,你费心了,这里真好看。”
崔安走上前,躬身行礼,语气温和:“能让公主殿下开心,是在下的荣幸。公主殿下,请看这秋景 —— 漫山红叶,层林尽染,可比长安城里的景色好看多了。”
高阳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远处的山坡上,红叶像烈火般燃烧,与金黄的银杏、翠绿的松柏交织在一起,美得像一幅画。她忍不住赞叹道:“果然好看!以前我总在宫里,都不知道城外的秋景这么美。”
崔安笑着邀请她走进亭子,亲手为她倒上一杯热茶:“公主殿下,这是用秋日的菊花煮的茶,既能解渴,又能清肝明目,您尝尝。”
高阳接过茶杯,轻轻抿了一口,茶香中带着淡淡的菊花清香,口感清甜。她放下茶杯,看着崔安,眼神里满是欣赏:“崔公子不仅诗词出众,还这么懂生活,真是难得。”
崔安趁机吟道:“《秋日赠高阳》:黄菊绽时秋意浓,层林尽染映晴空。若非仙娥临俗世,怎教江山失色中。” 这首诗既赞美了秋景,又夸赞了高阳的美貌,听得高阳心花怒放。
接下来的时间里,崔安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 他博古通今,从《诗经》里的秋日诗篇,聊到汉赋中的山水描写,再到魏晋名士的风雅趣事,每一件都讲得绘声绘色;他谈吐幽默,偶尔说几个文人雅士的趣闻,逗得高阳笑声连连;他举止优雅,递茶时手指不会碰到杯沿,说话时眼神始终保持着礼貌的距离,处处透着世家子弟的涵养。
高阳渐渐沉浸在与崔安的交谈中,不自觉地拿他与裴安比较 —— 裴安虽然英俊雄壮,诗词也绝,但举止间总带着几分军旅生涯的粗犷,说话直来直去,不像崔安这般温文尔雅,懂得讨她欢心。想到这里,她心里竟生出几分异样的情愫,说话时的语气也变得温柔起来,甚至在笑的时候,动作幅度大了些,不小心露出了衣领下的一抹雪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生大唐,在高阳公主府当牛马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重生大唐,在高阳公主府当牛马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