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人能通过文字了解国家大事,哪怕只是皮毛,能看懂歌颂统一的诗歌,能理解‘华夏一体’的故事,他会感觉自己不仅仅是‘被统治的牛马’,而是这个国家的一份子!这种参与感和归属感,是单纯靠刀剑和律法永远无法赋予的!这才是真正的凝聚力!”
“齐地的识字农夫,看了楚地传来的农事经验,会觉得‘楚蛮子’也有可取之处。楚地的商人,看懂关中的商律条文,会觉得秦法并非一味严苛。文字的流通,能潜移默化地打破六国遗民之间的地域隔阂阂和对秦的片面仇视,加速‘我们都是秦人’的观念形成!”
“第四,识字是提升整体国力韧性的根本!”
“一个识字的士兵,看懂军令、学习新武器、理解战术意图的速度,比文盲快多少?战场上,命令理解错一点点,可能就是全军覆没!识字,就是战斗力!”
“技术发展需要源源不断的人才!人才从哪里冒出来?天上掉?贵族生?基数大了,才能涌现更多有天赋的人!让千万黔首识字,就等于把人才选拔的池子扩大了千百倍!从中涌现出的能工巧匠、精于计算者、善于管理者,将是帝国取之不尽的财富!”
“灾荒年景,朝廷赈济,地方若有识字者协助组织、登记、分发,效率与公正性能提高多少?疫病流行,若有基础卫生知识写成通俗文字广为传播,能多救活多少人?知识,就是应对天灾人祸的缓冲垫!”
赵天成一口气说完,牢房里只剩下他略显粗重的呼吸和扶苏粗重的喘息。
隔壁耳房更是死寂一片,嬴政的眼中风暴翻涌,李斯面如金纸,蒙毅紧握的拳头微微颤抖。
“现在,苏公子,”赵天成重新瘫软下去,恢复了那副懒骨头模样,但话语里的锋芒不减,“你还觉得让黔首识字是‘取祸之阶’吗?这分明是强国之基!是你们大秦想真正脱胎换骨、避免二世而亡的救命稻草!没有广泛识字率支撑的技术进步和国家认同,都是空中楼阁!你们那套‘贵贱有别’的破玩意儿,才是真正的亡国之根!”
扶苏脸色惨白如纸,赵天成描绘的图景太过宏大,太过美好,也太过……颠覆!
好处他听懂了,但那深植骨髓的阶级恐惧,依旧让他颤栗。
“可……可是先生!”他声音嘶哑,“道理学生……学生或许明白一二。然则现实……现实何其艰难!竹简笨重昂贵,缣帛价超金玉,非豪富之家,谁人用得起?笔墨亦是耗费。寻常黔首,终日劳碌,只为糊口,何来闲暇、何来钱财去读书识字?此……此非不愿,实不能也!朝廷……朝廷也无力供养天下人读书啊!”
他将现实的巨大困境抛了出来,这几乎是不可逾越的天堑。
“废话!”赵天成毫不客气地打断他,“我当然知道现在不可能!靠竹简?靠手抄?靠你们现在这抠抠搜搜的教育资源?想搞全民义务教育?你做梦呢!始皇帝把阿房宫骊山陵的石头都卖了也供不起!”
他嗤笑一声,重新瘫回他那太师椅的专属凹陷里,仿佛刚才那番石破天惊的言论只是随口聊了聊今天天气不错。
“瞅给你吓那样儿。”他懒洋洋地剔着牙缝里并不存在的草茎碎屑,“我说苏公子,你这脑子咋就转不过弯呢?我不是说让你明天就敲锣打鼓,逼着全大秦所有男女老少,不管他是八十老叟还是三岁娃娃,是地里刨食的还是山上打柴的,全都给我立刻、马上、必须学会读写五百个秦篆!你当我是神仙啊?能撒豆成兵还是能点石成金?”
扶苏被赵天成这突如其来的转折搞得一愣,脸上的惊恐和茫然还没褪去,下意识地问道:“那……那先生之意是?”
“我的意思是——”赵天成都拉长声调,用看榆木疙瘩的眼神看着扶苏。
“要创造条件!要打开那道口子!要让那些自己想识字、有能力识字、识字后能派上用场的人,能够毫无禁忌、相对容易地去学到知识!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识文断字这事儿被你们这帮贵族、官吏子弟当成传家宝似的捂着,寻常人想摸一下门都没有!”
他坐直了一点,手指随意地在地上划拉着。
“打个比方,现在知识就像被锁在你们咸阳宫最深处宝库里的金子,普通人连门朝哪开都不知道,就算知道了,门口还站着一排拿着戈戟的卫兵,瞪着眼睛吼:‘滚开!贱民!这也是你能觊觎的?’”
“我呢,不是让你们现在就把所有金子都搬出来大街上撒币。我是说,能不能先把宝库那沉重的大门推开一条缝?让外面的人能瞅见里面确实有光,有好东西!能不能在宝库旁边,搭个简陋点的棚子,放点铜钱、碎银子之类价值低一点但更实用的东西?并且挂个牌子告诉所有人:‘嘿,谁想进来学点手艺、认点字,以后说不定能换个更好的锄头、多打点粮食,甚至有机会给官府干活多挣点口粮,欢迎啊!虽然棚子里没有金疙瘩,但管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始皇别闹!我就吹个牛你当真了?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始皇别闹!我就吹个牛你当真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